南明擎天一柱却是被埋没的抗清英雄( 三 )


清廷有孙可望作为向导,熟知南明所有军事部署,于顺治十五年二月,兵分三路攻下贵州,进而围困南明最后根据地云南 。而李定国忙于平复内乱,八月才正式派军出击,然而战机转瞬即逝,虽然李定国殚精竭虑、奋死血战,然而也无法击退清军 。
十二月初,永历帝召开御前会议,商量未来出路,李定国主张转移至湖南,不胜再转道进入越南,出海与郑军会合再图恢复 。可永历臣僚多为滇人,不愿离开家乡,定国竟然也不敢擅自行事,只能允诺 。而最终永历仓皇逃亡缅甸,清军穷追不追,李定国为了掩护永历南逃,与清军血战磨盘山,又由于叛贼泄密,再次败退 。
而永历进入缅甸后便与李定国等失去联系,后来攻缅才得知永历帝已经被缅王束缚送往吴三桂,后来永历帝被吴三桂逼死后,李定国悲愤欲绝,仰天痛哭,自责“负国负君,何以对天下万世”,不足半月就忧愤病死,死前告之属下:宁死荒外,勿降也 。呜呼哀哉,南明擎天一柱就此玉碎,大明三百余年烟消云散 。
李定国为人机敏,身经百战,英毅果敢,颇具战略眼光,从农民军一路征伐后又成为南明梁柱,归顺后一心扶明复国 。论指战能力、调度谋略,自崇祯起数十年内无人能及 。但为人过于慈善,常因此而遭受挫败 。
孙可望一心自大,本该早杀一劳永逸,可是定国多次忍让,使其更加骄横,当断不断终酿成大祸 。清军三路围攻贵州之时,洪承畴使书诈降,李定国又犯妇人之仁踌躇不进,殆误军机,丧失击败清军的机会 。后来永历商议未来出路之时又不敢坚持己见,听从一群自私又毫无经验官员的摆布,导致永历仓皇逃往缅甸 。
然而在民族存亡之际,李定国毅然决然投入联明抗清之业,忠心耿耿不患复国前途迷惘多难,而患己志不伸 。顾全大局多次忍受刁难,浴血奋战而不图名位,这样的真正的民族英雄怎么能让其埋没于青史之中呢?
【南明擎天一柱却是被埋没的抗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