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普通的临终前才获得皇妃封号的宫人出殡,却按皇后的葬礼规格隆重操办,这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有隆重的吹吹打打,皇帝本人也要亲自参加,而且,在讨论这个葬礼的细节时,皇太后竟先把他支出去,自己回来和大臣商量这件事 。这时的仁宗皇帝已经二十多岁了,智力正常,难道他看不明白这里的名堂!这太不合常理了 。依我的推测,仁宗可能早已知道此事,只是顾全大局,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他不能说破这件事,一旦说破了怎么办?是废了刘太后,另立李妃为太后?不废刘太后,又怎么安排李妃?所以,既然眼看着生身母亲没受什么罪,也就装着不知道,平平安安地过下去吧 。刘太后驾崩之后,大臣、亲王们纷纷拿此说事 。不少大臣特别是那些在太后临朝时被贬的官员,纷纷上表诋毁刘皇后,很多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诋毁让仁宗都听不下去了,这时,他再也不能装下去了,只好做出一副才知道的样子,大哭大悲一番 。他去剖棺验尸,并不是怀疑刘太后迫害死了李宸妃,而是以此来堵住那些搬弄是非的王公大臣们的嘴 。因为给李妃按皇后规格下葬的全过程,他都是知道的,甚至还可能是亲眼见证了一些关键环节,没有他的同意,单是刘太后表态,官员们也不能给李妃穿戴皇太后的冠服 。他敢去开棺,是早就明白棺椁里是什么样子的,心里有底儿 。此后,他下诏,禁止大臣们再议论刘太后监国时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开棺验尸的事,仁宗后来还干过一次,那是大臣夏竦死后,夏这人活着的时候比较能干,得罪了不少人,被称为奸臣,以至他死了之后,有人还说他诈死,仁宗只好亲自到夏府开棺验尸,恐怕也是出于对夏竦的保护动机 。
从对这个事情的处理来看,仁宗这个人,首先是很有城府,他能把这么大的一个事儿装在心里十几年,就好像完全不知道一样,这是要有超强的自我控制力的,而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是做一个好皇帝的必备条件 。其次是,他很善良,不忍心伤害这两个对他都有恩情的女人,也不忍心让她们两个人卷入残酷的仇杀之中 。刘太后对他很好,从小将他抚养长大,又一心扶持他当上皇帝 。李宸妃是他的亲生母亲,两个都是他不愿意伤害的人 。事实上,仁宗和刘皇后的关系十分融洽 。在仁宗十八岁和二十岁时,分别有朝臣上表称皇帝已经成年,请皇太后撤帘还政,而仁宗的作法是亲率宰相及文武百官去给太后贺寿 。皇帝当着群臣之面给太后行跪拜之礼,这也是有违礼制的,按常规,太后过生日是皇帝的家事,由皇帝在宫内办个寿礼即可 。仁宗此举曾遭到大臣们的非议,但仁宗不顾众议,行此大礼的目的就是向群臣表明他与皇太后间的感情密不可分,皇太后临朝听政完全是他所支持的 。在他已经再也不能装不知道的情况下,他追封生母李氏为庄懿皇太后,(后改为章懿),那时距刘太后死不过一个月,刘太后死后被谥为“章献明肃”皇太后 。仁宗并没有剥夺这个谥号、移出宗庙,反而一如既往地祭祀如初 。(一般皇后死后谥号只有两个字,只有临朝称制过的皇后才追谥四个字) 。刘太后和李太后,这两个谥号也挺有讲究,“懿”是品德美好的意思,用在李太后身上,说明她隐忍自己的亲情,多年来不声张此事,没有借此生出事故,具有美好的品德 。而“献”则是奉献的意思,说明刘太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两代皇帝,具有一心为公的品德 。就是对那位曾帮助刘皇后照顾过他的杨淑妃,仁宗皇帝也是孝敬有加,他是被刘后和杨妃养大的,在具体的生活起居上,杨妃出的力还更多些,所以,从小他就称刘后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刘后死后,曾诏立杨妃为皇太后,继续帮助仁宗处理国事,被大臣们谏止 。但仁宗对杨妃按皇太后的礼仪对待,杨妃所居的宫殿为保庆宫,所以史书上称杨妃为保庆皇太后 。杨妃也是很明事理的人,她从来没有干预过仁宗的政事,在仁宗为报答她的恩情想让她的侄子做诸司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时,她主动提出:“小儿岂胜大恩,小官可也 。”于是改封为“右侍禁”,(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干部) 。
- 宋仁宗赵祯有几个女儿?生母都是谁
- 宋朝吃螃蟹成风潮宋仁宗因被禁食蟹竟恨母亲
- 揭秘:宋仁宗究竟为什么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
- 宋仁宗赵祯的皇后有几个宋仁宗皇后简介及结局
- 历史证明:没有宋仁宗就没有包青天的存在
- 宋仁宗年号是什么历史上宋仁宗赵祯是明君吗
- 宋仁宗身世之谜:狸猫换太子的传说故事
- 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吗?如何客观评价宋仁宗
- 宋仁宗下一个皇帝是谁?宋仁宗死后谁当的皇帝
- 宋仁宗郭皇后简介宋仁宗皇后郭清悟为什么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