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光有“国标”还不行,还是不知道工程材料是哪来的,谁生产的,合不合格,质量可不可靠 。
质量追溯制
天纵聪明的古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物勒工名”,我们现在叫“质量追溯制”,工匠必须把名字刻在自己所造的物品上,以示“背书”,担保质量 。从一件商品的“工名”,可以追溯到制作商、制作者等诸多信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你还敢弄虚造假?
还有更绝的,没等到建筑垮塌,再来兴师问罪,在施工过程中,帝国老板就来抽查了,若有不合格者,当场问罪 。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枝山在《野记》里记载,朱元璋修南京城墙,经常跑到工地去视察,检验工程质量,他随便走到一处城墙工地,就叫人将他指所之处拆开检查,看有没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合“程式”,若是发现问题,这一段工程的质监员、包工头、工匠都抓起来咔嚓掉,“筑筑者于垣中”—— 把人当作材料给砌到城墙里去,以此残酷手段确保城墙修得固若金汤 。
这种搞法不只是在建筑行业如此,其他的行业如织布也有“质量追溯制”,明永乐十三年规定,织匠“就予车上编号烙印,附册开写看验提调官吏并匠作姓名 。日后有不坚固者,照名究治” 。几乎所有的匠活,都搞“质量追溯制”,随时准备秋后算账 。
网络配图
当然,对于本来就诚信生产经营的人来说,“物勒工名”既具有防伪的作用,也相当于打广告,这就是最初的商标品牌推广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无论是用材还是工具,人们愿意选择质量好、口碑好、服务好的商品,而无论是国营还是私营“企业”,都愿意通过“物勒工名”将商品品牌化,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也因之无形中提高了建筑质量 。
古人最后一个聪明的法子,就是组织行业协会,让协会促使行业自律,提高质量 。譬如北宋规定各行必须按行业登记,委任行业协会会长,叫“行首”或“行头”,充当本行会成员的担保人,负责评定产品质量 。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工匠行会叫“鲁班会”,他们很重要的职责是维护行业合法权益和形象,在行业内宣传和落实“国标”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你总不会希望自己所在的行业臭得像狗屎吧,那就自己把自己管好点 。
如此盘点下来,为什么古代没有现在的技术和材料,但建筑质量有保障,已经了然于目了,记住,无论哪一条,背后都有严格的问责相匹配 。被技术和材料冲昏了头脑的现代人,何不谦虚一点,向古人学习一下呢?
【古人智商真不是盖的古人抓建筑质量有多少狠招】
- 揭秘: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不可告人的真相
- 康熙帝怀疑自己克死三位皇后33年不立皇后真相
- 古代和亲公主的真实生活,远嫁她乡,生不如死
- 努尔哈赤到底姓什么?真的是爱新觉罗吗?
- 盘点中国三大万人斩神将,绝对真实,有史料记载
- 唐代崔仁师坚持查明案件真相,慎断谋反大案
- 金庸笔下的《射雕》:一部百看不厌的教育真经!
- 呼延灼为何没把家眷接上山真实武力又如何?
- 西游记:美猴王孙悟空真的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吗?
- 一个西天取经的真实唐僧究竟是个啥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