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的强大:王家两次造反失败司马睿却不敢惩罚( 三 )


【门阀的强大:王家两次造反失败司马睿却不敢惩罚】那么什么是政治世家,为什么会产生政治世家?他们又是怎么传承权力,怎么做到老子有权,儿子也能有权的呢?
所谓的政治世家指的是那些别人往你家里扔块板砖就能砸到一个尚书、两个侍郎、三个巡抚外加一堆主事、知府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办个生日宴会能办成朝野官员大联欢,上朝议政光和亲戚朋友打招呼就要花小半个时辰,好不容易忙里偷闲想到京城外面散散心,结果引来七个县令请安八个将军带兵护卫 。
我们后人除了羡慕其中的荣华富贵、风光无限外,更重要的是对权力的传承过程感到好奇 。大凡权力操作,都遵循一定的规律 。权力之所以能够在一个家族内部代代相传,首要的原因是人事制度不完善,不成熟,给政治世家提供了在官场“近亲繁殖”的机会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近四千年时间里,当官是不需要经过任何公务员考试的 。有人说你行,你就行,收拾行囊准备当官去 。在隋文帝杨坚发明用科举考试录取官员之前,选择官员的标准主要是道德、声望、人缘等虚的东西 。而垄断这些虚头幻脑内容评定的是官员阶层本身,所以“公认”的品德高尚、声望卓著的人都是官宦子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中国历史上门阀世族势力最强盛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要拜曹魏王朝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所赐 。各地的人才由本地的中正官评定能力等级,按照评级高低出任相应的职位 。结果,官宦子弟只要长了胡子、不是白痴弱智再会写几个字,就都被在位的亲戚任命为官了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都是在这种制度保障下迅速崛起的 。等到唐朝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世族势力就失去了在官场“近亲繁殖”的沃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
第二个原因是世家子弟有前辈政治势力和影响的庇护 。朝中有人好办事 。相同能力或者资历的人竞争某个官职,上级官员肯定选择那个自己熟悉的人 。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亲戚或者儿子,那就更要照顾录取了,即使候选人是烂泥也要把他扶上墙 。这是人性的弱点决定的 。即使父辈不幸早死,那也不会对子孙的政治前途造成太大的影响 。有权授予你官职的人可能是你父亲若干年前的同僚或下属,或者曾经加入的某个官员俱乐部的朋友,或者你父亲在某次年终考核的时候帮他作过弊 。这样的渊源可比你费尽心机,给高官的太太送一轿子的高级胭脂要管用得多 。在中国社会环境中,政治世家形成的时间越长,在官场蔓延的人脉关系就越广、越有用,子孙后辈能去找的“世伯”、“世叔”就越多 。它比人事制度更有用 。
一代人的权势是由前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累积而成的 。家族影响着后代的职业选择,也塑造了后代的能力品性 。
除了人情和制度保障外,政治世家垄断官职和权力的第三个有利因素是主观的,更隐蔽,也可能更主要 。那就是世家子弟的素质一般要比普通人家的子弟要高 。
西晋末年,有人去太尉王衍家拜访,正巧赶上王敦、王导、王戎等太尉的堂兄弟们都在 。出来后,客人感叹道:“我在王家看到满堂琳琅珠玉啊!”这句话多少有点奉承的意思,但并不是胡说八道 。王衍是太尉,虽然不好好当他的太尉,但也是开玄学风气之先的人物;王导、王敦这两个日后东晋的风云人物就不用多说了,连末尾的王戎都是“竹林七贤”之一 。如果再算上子侄辈的王羲之等人,王家真是人才辈出,每代人的素质都不错 。这和王家家风严肃,注重子孙教育有关 。政治世家的家族教育,除了基础的知识教育外,主要还是执政理念、前辈经验、家族人脉和王朝历史的教育 。如此教育的结果是世族子弟往往政治早熟,而且理论联系实际,政治素质远高于一般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