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名将太史慈人物生平知名当世( 四 )


谢混:人之相知 , 岂可以一涂限 , 孔文举礼太史子义 , 夫岂有非之者邪!
孙元晏:圣德招贤远近知 , 曹公心计却成欺 。陈韩昔日尝投楚 , 岂是当归召得伊 。
洪迈:三国当汉、魏之际 , 英雄虎争 , 一时豪杰志义之士 , 礌礌落落 , 皆非后人所能冀 , 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
郝经:慈笃于信义 , 以气相许穿彻 , 劲挺克复 。其言亦田畴辈流也 。终委身孙氏 , 受其驱防 , 以不能为王爪士咄唶自恨 , 衔愤以死 , 其志可哀已 。
罗贯中:矢志全忠孝 , 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 , 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 , 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 , 千古共嗟咨 。
家族成员
太史享 , 太史慈之子 。官至越骑校尉 , 仍曾任尚书、吴郡太守 。
【三国二十四名将太史慈人物生平知名当世】太史叔明 , 太史慈后世孙 , 南朝梁时人 。
后世纪念
太史慈墓
太史慈墓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 , 墓高1.7米 , 直径约3米 , 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 , 北面挡土墙长6.8米 , 高2米左右不等 , 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 , 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莱太史慈之墓” 。太史慈墓早已不见 , 墓前原有碑 , 题为“孝子建昌都尉太史慈墓” , 后来改题为“汉吴将子义太史公之墓” , 原墓于1967年遭破坏 。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 , 后屡次修治 。抗战前 , 曾修葺一新 , 建国初 , 因塌山被埋没 。现墓于1985年重建 。原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 , 已无存 。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 。《三国志》中“太史慈传”对他作了详尽的记述 。
感古亭
感古亭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双溪镇况钟园林的感古山上 , 
据史书记载 , 孙策曾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 , 管辖着海昏、建昌、西安、新吴等县(今江西省西北部 , 含靖安、奉新、武宁、修水、永修、安义、和部分新建地区) , 平定刘磐骚扰 , 稳定社会治安 , 靖安百姓也得到了实惠 。太史慈死后 , 靖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平定匪乱的东吴大将 , 把他战亡的这座山取名为“感古山” , 1985年在这山头上建的六角亭就依其地名 , 称为“感古亭” 。亭为六角六柱葫芦顶 , 石台基 , 重檐式木亭 , 亭高4.5m , 占地25m 。亭柱上有两幅对联 , 一幅是“泽被乡人崇太史 , 亭名感古话东吴” , 另一幅是“凤凰白露翔廊东 , 黄龙石马卧城南” 。于是便建殿立像来纪念太史慈 。
亭旁碑柱上写着 , 因原来在此亭东南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感古殿” ,  后来“感古殿”毁 , 后人就在此最高处重建“感古亭”来纪念 。碑上撰写到“新亭袭用旧称 , 意在为贤者彰 , 见亭即思其人 , 仰其行 , 千秋永记” 。
故里介绍
据该村老人考证 , 2000年前 , 太史慈故里南2里处有一座高45米的土丘 , 称乾山 。其西麓有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 , 称洋沟 。河水流向村西南的水塘 , 故称羊沟营村 。该村早年有推粉的传统 , 兴盛时号称“羊沟营村三角湾 , 凉粉挑子出三千” 。至今 , 已时过境迁 , 但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 , 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临终遗言的朗朗豪气却一直留在龙口人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