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歆:“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 。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 。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 。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 。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 。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 。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 。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 。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 。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 。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 。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
梅公毅:“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 。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
韩兆琦:“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 。在曹魏武将群中,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格典范 。”
轶事典故
公私分明
当年关羽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问关羽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张辽想到如果照实说给曹操,怕曹操杀关羽 。但不说,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叹息:“曹公,是如父亲般的君上;关羽,是兄弟而已 。”最后选择了照实说给曹操 。此举被后世认为是为臣下者懂分轻重、能识大体的表现,如南朝宋左仆射刘穆之曾说:“我蒙公(指刘裕)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 。”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张辽之言,关羽虽兄弟,曹公父子,岂得不言?”
顾全大局
张辽曾与护军武周不和,后来受胡质劝解,便与武周和好 。与李典、乐进等虽然有不和,但在面对东吴大军之际,同样能不计前嫌 。
后世地位
张辽的军事表现受历代所尊崇 。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 。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魏征东将军晋阳侯张辽” 。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张辽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张辽亦位列其中 。另外,日本俗语中有所谓“辽来来(辽来々)”一语,正是来自张辽止啼的典故 。
家庭成员
兄弟
张辽有一兄长,名为张泛, 在魏国因为张辽之功而被封侯(曹丕即王位文帝时,张辽转封前将军 。朝廷分封其兄张泛及一子列侯) 。
子孙
张辽有一子名张虎,张虎有一子名张统,也就是张辽的孙子 。
墓址
张辽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园中有张辽持刀立马的青铜塑像 。
另外,据《宋高僧传·卷十·唐扬州华林寺灵坦传》载:“元和五年相国李公墉之理广陵也……召居华林寺,寺内有大将军张辽墓 。”此段记载则称张辽墓位于广陵(今扬州市广陵区)一带的华林寺内 。
文学形象
三国时繁钦作品《征天山赋》,主要描写张辽征讨陈兰、梅成时的状况 。赋题写明:“丞相武平侯曹公东征,临川未济,群舒蠢动,割有灊、六,乃俾上将荡寇将军张辽治兵南岳之阳 。”
张辽影视形象清末民初时期学者古直《曹子建诗笺》指出,陈思王曹植的作品《白马篇》中的主角,是以张辽于207年征讨乌桓时的形象为创作原型的 。南北朝时的文学作品中,庾信《哀江南赋》有“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 。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 。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 。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之句 。元代杂剧中,张辽主要有两个身份:一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二是曹操的亲随军师,更有“百计张辽”之称 。托名关汉卿所作的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中,张辽的开场白就已道出其出身:“笔头扫出千条计,腹内包藏七字书 。小官姓张名辽,字文远 。幼习儒业,颇看韬略之书 。先曾在吕布之下为健将,后在于曹丞相手下为参谋 。”而在不少杂剧剧目,张辽与许褚分别担任曹操军中重要的文武代表,二人经常作为曹操的心腹爱将而并列 。如《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有“曹操以雄兵百万,虎将千员 。左有百计张辽,右有九牛许褚,独霸许,虎视中原”句,《诸葛亮博望烧屯》中则有“则仗着主公前关将张飞,那里怕他曹操下张辽许褚,更共那孙权行鲁肃周瑜”句 。《三国志平话》中,张辽仍然担任曹军军师,有“智囊先生”的称号 。
- 三国二十四名将夏侯渊人物生平五出平叛
- 三国二十四名将张郃人物生平官渡投曹
- 三国二十四名将徐晃人物生平官渡显威
- 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生平介绍:他最后怎么死的?
- 曹操麾下第一名将竟被一东吴小将活活打死
- 三国名将吕布的人性四大弱点,改其一便可安天下
-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最后竟惨死在自己人手中?
- 三国故事版人鬼情未了:曹魏相国钟繇的地下恋情
-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
- 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为何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