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地理大发现?( 二 )


船队采用当时最先进航海技术
夏劲等指出:“郑和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他的七下西洋,是15世纪上半叶世界航海文明的一次高水平的演练与检阅 。”其中不少都领先于那些欧洲著名的航海家所采用的技术 。
【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地理大发现?】首先,郑和船队使用了多种船位测定方法:测深辨位——据测量绳入水长度得知水深,据测量锤底部黏附泥沙得知底质来推测水位和确定预计航线上的行船转向点 。对景定位——以海岸上的山岭或高大建筑、海上的岛屿为物标,求得船舶与景物的相对位置,郑和船队已由一向定位发展到三向交叉定位,如用“船平檀头山,东边有江片礁,西方见大佛山,平东西崎”的三向交叉定位法确定了从孝顺洋到黄山的航线;天文定位——郑和船队通过牵星板测量星体高度(北极星或华盖星)定出船舶所在的纬度 。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逢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 。但中国当时还没有把经度概念应用于航海和制图,所以地理位置主要以星高的指数来标记 。
第二,郑和船队使用了多种导航技术 。首先是陆标导航——利用陆地上的山峰等导航,在小范围的航道中较为实用 。《郑和航海图》上不仅画有陆地山川、海上岛屿和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等用来导航,更画有许多航线,注有航行方向、航道水深、航行距离以及险滩、暗礁的位置 。它实际上是一张简单的航海指南 。
此外,还有天文导航——郑和船队利用牵星板与牵星术,通过观测不同季节、时辰的日月星辰在天空运行的位置和测量天体在海面以上的高度来判断方向和确定船在海中的地理纬度(南北方向) 。这就把天文导航提高到更为具体和精确的水平,比同时期的西方和稍后的哥伦布等人要丰富缜密得多 。
第三,广泛使用海图与航路指南,建立了具有航迹推算与修正意义的针路系统 。这种针路技术,以磁罗盘定航向,以更数定航程,并预先考虑进航区的风、流压差等位移因素,使计划航迹与实际航迹相吻合,展示了中国传统航迹推算与修正技术的成就 。在远航途中,只要依图作业,“更数起止,计、算无差,必达其所” 。
下西洋主要目的在政治不在经济
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仔细研究了郑和船队之后曾说,明帝国拥有整个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郑和船队的规模可能比整个欧洲的海军之和都要庞大 。那么,为什么郑和的船队没能促成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呢?有专家指出,“地理大发现”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专有名词 。目前而言,硬要将郑和的航行套在这个词上面并无太多实际意义 。应该看到,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对海洋的亲近感和自由驰骋的轻松态度,即使在当代也是很宝贵的人文精神 。但受时代所限
郑和与他欧洲的同行们相比,差异在哪里?
研究者指出,首先,地理大发现是出于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 。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商品作为交换手段的职能渐趋突出 。当时欧洲流传着这样一种观念:“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同时,不出产任何香料的欧洲在饮食上却离不开香料 。有资料表明,在当时“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值1至2克白银,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至30克” 。
其次,是奥斯曼帝国对东西商路的阻断 。15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占领了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而这个要道是西方贸易的生命线,因而西方人急于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道 。此外,地理大发现也包含有基督教传教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