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明成祖朱棣:阴暗,罪恶一生的代表( 二 )


想想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朱棣良心上不断的受到谴责,连生养自己的母亲都不敢承认,他只能通过这种修建规模宏大的寺庙,来供奉自己的母亲聊以安慰 。所以住在周边的百姓,都不称大报恩寺里面的大雄宝殿为大雄宝殿,而称作碽妃殿 。所以朱棣一直想隐瞒自己的生母是碽妃的打算,在当时就已经没有瞒住 。只不过当时的人惧怕皇威,没敢挑明而已 。
网络配图
在这样的心境下,在不断为自己篡权找到好的借口的压力下,想来朱棣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虽然坐上皇位,看似天下之主,可天下的读书人并不承认啊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除了给自己的篡权合法化,只能大开杀戒,将那些不顺从自己的大臣们特别是建文朝的忠臣,一个个的押赴刑场,用最严厉的千刀万剐的残忍手段一个个处死 。
在杀伐同时,朱棣为了笼络其他文人士子的心,还命人编撰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宏大著作《永乐大典》 。可是当我们真的去看编撰《永乐大典》的整个过程,我们会发现,如此庞大巨著,居然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一年半,一万一千余册,其中还包括收集来的民间孤本,这真的太不思议了 。要知道,乾隆皇帝编撰四库全书那可是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说明当时的编撰者办事效率高呗,他们都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传世巨著,应该得到尊重 。当然,这种我们抛开不谈 。可是朋友们发现没有,就是《永乐大典》编撰好之后,那是直接封存了,并没有流传于世间,要知道其中很多都是孤本,是从民间收集的 。而且到了嘉靖朝的时候,这万余册只剩下不到八千册,好多还是嘉靖皇帝重新命人编纂的 。就是我们现在流传于世界各地的八百余册《永乐大典》都是嘉靖朝时期的 。而且啊,这《永乐大典》之所以出名,可不是朱棣那时候宣传的好,而是到了近现代才开始大力宣传的,作为民族传承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才搞的 。说白了,就是朱棣编撰那《永乐大典》纯粹就是为了在篡权合法化上弄的一点儿小心思,所以才在《永乐大典》编纂好之后就不闻不问了,扔到一边了,以至于其中的好些个孤本到了明朝中叶的时候都已经找不到了 。所以,真不好说朱棣编撰《永乐大典》这个用心啊到底是好是坏 。
我们再来谈谈郑和七下西洋的事,当然我们不否认七下西洋给中国的历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我们只是站在后人看当时的角度,来分析郑和七下西洋的原因 。肯定很多朋友都知道,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一点,实际上就是朱棣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说朱允炆并没有死在那场南京城破的大火中,而是逃到了南洋 。这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而且郑和七下西洋在明朝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知道的人实际上真的没多少,以至于朱棣死后没多久,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很多资料都是被一把火烧掉的,这火可是故意放的 。而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在当代成为典故,也是因为近现代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学者,觉得西方都有所谓的大航海时代,难道那个时候如此强大的中国会没有,才去翻看一些残缺的资料找出来的 。而且,大家要注意一点,就是郑和那是太监,被称作三宝太监 。当时那种环境,让太监出去宣扬国威,那真的是在打天下人的脸 。
网络配图
要知道,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可是下了严旨太监不得干政的 。所以在洪武朝的时候,皇宫里的太监干的都是扫地搽桌子的活 。而整个明朝到了朱棣之后太监干政的那么多,实际上就是朱棣开的头 。包括太监习字,以及搞出后来的所谓东厂西厂,源头都在朱棣这里 。朱棣之所以会重用太监,是因为太监是家臣,是家奴,很多肮脏的事情,比如说就是残害大臣之内的这种事情,就得让家奴去做,不然有再多的纪纲,解缙都不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