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相关故事四则( 三 )


“说得好!”顺治情不自禁的拉住洪承畴的手 , 真诚而动情地道:“唐太宗还说 , 以铜当镜子 , 可以端正人的衣冠仪容;以历史当镜子 , 可以警戒国家成败兴亡;以人当镜子 , 可以衡量自己的德行过失 , 太傅你以后就做我的一面镜子吧 。”
“好!好!只要皇上肯纳谏 , 微臣一定做第二个魏征!”洪承畴笑呵呵地说 。
后来顺治皇帝13岁开始亲政 , 对洪承畴和大臣的进谏 , 都能尽心诚意地判断是非 , 从善如流 。顺治皇帝福临虽然英年早逝 , 但由于他的慈悲、贤明、恭谨、勤勉 , 为270年清朝国祚延绵 , 尤其是为接踵而至的康乾盛世 , 起到了培基固本的作用 。而这与洪承畴如圣贤般的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 。
(三)大清治国宝典
洪承畴文韬武略 , 学识渊博 , 道行高深 , 仪范雅致 , 深得顺治皇帝恭敬信赖 。顺治常常邀请洪承畴到宫中谈经论道 。
一天君臣谈兴正浓 , 顺治突然问洪承畴:“太傅 , 看你文采出众 , 一定有不少著述吧?
“惭愧!”洪承畴摇摇头道 , “微臣在内廷恭候陛下垂询 , 并参加国家机密事务运筹决策 , 兢兢业业不敢有所懈怠 , 哪里有多余时间写闲文字呢?只保存奏对手抄笔记一卷 , 以备过后遗忘 , 也便于检点自己 。”
顺治想起平日多次同洪承畴谈论国策 , 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稷、文化民族等许多重大问题 。洪承畴总是有问必答、引古论今 , 答得头头是道 。而他居然还认真地写作笔记 , 实在太尽心了 , 顺治高兴地道:“太傅 , 朕让御前太监随你去拿来一阅 。”
“遵旨 。”洪承畴当即带太监回府 , 取出笔记让太监呈送皇上 。
这天晚上 , 顺治在灯下翻阅洪承畴的奏对笔记 , 见所论皆是寻源究底 , 既深刻剖析利弊 , 又全面敷设决策 , 实乃经世治国、妙策应机 。不由得连连点头 , 心想如果按类引伸 , 推而广之 , 治理天下的妙策不就是这些吗?顺治越看越喜 , 连声赞道:“好!好!真是一本治国经典呵”
当下 , 顺治提起朱笔 , 圈记了百余条 , 翌日早朝顺治叫内史另录一篇 , 并亲笔批文 , 着摄政王等官员认真研读实行 。
据说洪承畴一生留下的著作 , 就是这本《洪大经略奏对日抄笔记》 , 顺治把它视为治国至宝 , 以后传给康熙;康熙又传给雍正 , 雍正再传给乾隆 。乾隆看到洪承畴讲的许多问题 , 偏于维护汉人的利益 , 觉得先皇也过于倚重洪承畴了 , 感到不是滋味 。加之乾隆为了培植臣子对君主的忠诚 , 在编写清史的时候 , 便下旨编写一本《贰臣传》 , 以示民末官员投诚清朝气节有亏 , 且将洪承畴列入其中 。给洪承畴光辉的历史功勋造成一时的纠结 。
光辉人生 开国首伦
顺治十六年 , 洪承畴以66岁高龄 , 基本完成朝廷赋予的经略收复西南之重任 。但因日夜操劳 , 目疾加剧 , 右眼失明 , 左眼昏聩 , 走路开始要人扶掖 , 难以行事 , 便请求解任 。得到顺治皇帝同意 , 从昆明兵营回京调理 。这也是洪承畴见好就收的高明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