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的彭家屏案:政治斗争不单单是文字狱( 二 )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彭家屏从云南布政使任上再次调任江苏布政使,乾隆帝知道多年得不到升迁的他肯定心怀不满,在他谢恩请训时专门告诫:“一切尽心实力办理,不必猜疑 。用汝繁剧之任者,以汝能办事也 。汝既不能奈人何,人亦不能奈汝何 。但自己信得及,恩怨置之度外可也 。若有退缩顾望,转关求媚之意,则失之远矣 。”乾隆二十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以彭家屏年老不胜繁剧,请求勒令其退休 。乾隆帝在上谕中说:“彭家屏非不胜繁剧之人,只以为布政使最久,后于彼者皆至巡抚,心怀怏怏,不肯努力耳 。”彭家屏终究以布政使之职悻悻致仕,几十年官场生涯就这样在郁闷中落幕 。
当方观承等搜查彭家时,乾隆帝将彭家屏召至京城审讯,在一再逼问下,彭家屏终于承认自己家中藏有明末的几部野史,都是记载明朝天启、崇祯年间政事的 。乾隆帝立刻谕令侍卫三泰前往查取 。三泰等人到夏邑时,河南布政使刘慥已经前往彭家,可无论如何也没找到彭家屏说的那几部书 。三泰将此情况奏报,乾隆帝大为不悦,并要求严加审讯彭家屏的儿子彭传笏 。
不久方观承奏说,刘元德供出:彭家屏见驾后,在乡里吹嘘朝廷赈济夏邑是自己的功劳,刘元德等人听说后,才产生了叩阍的念头,还将呈词托人给彭家屏看过 。方观承请求以此治彭家屏罪 。乾隆帝则认为,“主使之罪轻,收藏逆书之罪重”,关键问题不在炫耀乡里,也不在唆使叩阍,而在于收藏明末野史 。
同一天,乾隆帝收到追查审讯伪檄和野史的报告 。段昌绪的逆檄是由一个叫司存存的人抄给的,司存存抄自司淑信,司淑信得自当地士绅郭芳寻,而郭芳寻已死,此外并无传抄之人 。至于彭家的野史,彭传笏供称,听到段昌绪伪檄之事后,就赶紧查阅家中书籍,见有明末钞本等书,恐有违碍,没来得及检阅便概行烧毁 。虽然没有看到这些书的内容,但乾隆帝判断:“以彭家屏居心观之,则其所钞藏者,自系诋毁悖逆之词 。”这些书是从哪儿来的呢?彭家屏供称得自徐乾学家 。徐乾学是康熙朝大学士,亦以文学见用于康熙帝,长期侍从南书房 。这样的话牵涉面太大,乾隆帝不再追究,将所有罪责都归到彭家屏等人身上 。
这年六月,彭家屏父子被判斩监候,秋后处决,家产入官 。段昌绪斩立决 。不久,图勒炳阿再奏,彭家屏所刻族谱取名《大彭统记》,将彭氏一姓追溯到黄帝、颛顼时期 。这本是汉族士人炫耀出身的一种惯用手法,可乾隆帝认为彭家屏身为臣庶,却自居帝王苗裔,罪上加罪,便不等秋后问斩,直接赐令彭家屏自尽 。为表现自己的宽大仁慈,当彭传笏将被问斩时,乾隆帝则网开一面,免于勾决 。
乾隆帝杀彭家屏,其来有自 。他兴起文字狱,是认为彭家屏的政治立场有问题;抗粮事件的背后,则反映出彭家屏陷入了当时的满汉党争 。奏报彭家屏抗粮不交的鄂容安是满洲重臣鄂尔泰之子,属于乾隆初年得势的新贵宠臣 。乾隆帝在上谕中透露,彭家屏属雍正旧臣李卫一党 。乾隆帝一直对李卫非常不齿,认为因李卫与鄂尔泰不和,才使得彭家屏经常参劾鄂尔泰、鄂容安父子 。所以,彭家屏早已深深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了 。
【乾隆朝的彭家屏案:政治斗争不单单是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