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9年太平轮事件惨剧:中国的泰坦尼克( 二 )


2010年5月25日,舟山市嵊泗县白节山附近,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安静地落在海面上 。五级风,温度25摄氏度,这是嵊泗海域这几天以来最好的天气 。在距离白节山约一公里处,两艘渔船渐渐地停了下来 。其中一艘船上站满了互相搀扶的老人,船头飘着的旗帜写着“太平轮协会赠”的字样 。老人们手捧白色菊花,面朝白节山灯塔方向默哀一分钟 。之后,老人们轮流走上船头甲板,默念给亲人的祭文 。
这是自1949年太平轮沉没后,61年来两岸的罹难者家属终于第一次聚到一起为太平轮遇难者举行公祭 。张典婉把《太平轮一九四九》的版权费捐出来,用于太平轮两岸合祭 。“2010年1月27日,太平轮沉没之日我们成立了太平轮协会 。都是由遇难家属和幸存者以及对这些历史有兴趣的人组成 。”之后,太平轮协会决定在2010年为太平轮事件中的遇难者举行一次两岸合祭 。“海祭是家属们提出的,好几年前就提了,像张昭雄、黄似阑女士都有这样的心愿,但他们年事已高,不可能自己来处理这些事务,我们就来协调 。”
2010年4月中旬,张典婉从台湾飞到内地,拜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并呈递了海祭的策划书,形式很简单,以音乐、鲜花和默念祭文为主 。在承诺不烧纸,不念经的情况下,海祭策划得以顺利通过 。之后,张典婉开始在嵊泗操持租渔船、买鲜花、订酒店的事情 。
《太平轮 一九四九》作者张典婉
因为天气原因,原定于5月23日举行的海祭延迟到5月25日清晨举行 。船行至离白节山一公里处,老人们互相搀扶着为亲人默哀 。随后,每户人家轮流到船头甲板默念祭文 。幸存者王兆阑跪在地上,对逝去的母亲和弟妹们诉说多年以来的内心歉疚,老伴在一旁细心搀扶且陪伴;黄似阑特地提前三个月折了一千只纸鹤给母亲,并带来了母亲最爱吃的花生和巧克力,四页纸的祭文,哭着说完;台湾著名棒球评论家张昭雄将父亲的照片贴在脸上痛哭,并拿来母亲临走时的照片,让父亲看看母亲的样子,祭文念完后,花、祭文、照片一起投向大海 。六十年积郁的悲伤,终于能痛快地喷涌而出 。
《太平轮一九四九》出版后,张典婉又继续发现了更多故事,但没来得及写进书里 。通过多年的采访,张典婉发现太平轮之于那个年代的象征与印记,超出她最初的判断和想象:“太平轮承载的其实是一个时代的命运,而非一船人的命运 。”1949年,在两百万人的流离中,沉没的太平轮只是其中一个小插曲,在上海、广州、舟山以及中国沿海的重要港口,类似太平轮的故事在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成千上万的家庭就在不同的港口,上演着同样的生离死别,在历史的转折时刻,一个告别就是一辈子 。”张典婉无限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