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背后的故事平安夜的起源( 二 )


圣诞夜,教堂里点燃的几百支烛光,在光洁的金盘碟和圣餐杯上映辉争耀,给那些僵硬呆板的哥德式圣母态像,赋予了盎然生气和温柔慈祥的风采 。教堂里到处都用青松、万年青和圣浆果等装饰起来 。全体教徒挤坐在长条硬板凳上 。男人们穿着臃肿的羊毛外套,妇女则被披上了醒目的围裙和有色的披巾 。
当莫尔和格鲁伯提着他们的吉他,随着十二名男女儿童走上圣坛前时,惊讶的群众顿时轰动起来 。格鲁伯向他的乐队微微点头示意,琴弦便拨响了 。接着,莫尔神父的男高音和格鲁伯先生的男低音,便和谐地共鸣着响彻那古老的教堂 。
于是,流传久远的圣诞赞美诗便这样首次被人们唱出来了 。然而,第二天也就被人忘记了 。当时参加圣诞弥撒的教徒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首歌后来竟会风靡世界 。
后来仅仅是由于一次偶然机会,才使这一杰作得以免遭淹没的命运 。第二年春天,从齐勒塔尔来了一位风琴修理师,卡尔·毛拉赫 。他在闲聊中随便问起:既然风琴坏了,那么你们是怎样进行圣诞弥撒的?格鲁伯这才提起那曲子的事,他说:“这是个不值一顾的东西,我甚至已忘记把它塞到哪里去了 。”在教堂的后部有一个小橱,里头塞满了尘封已久的乱纸堆 。格鲁伯从这里找到了那首曲谱 。
那风琴修理师看着乐谱,微微动着双唇,从他那宽阔的胸腔里哼着这调子 。“有意思,”他轻轻地说,“可以让我带回去看看吗?”
格鲁伯大笑起来 。“行,行,你尽管拿去就是了 。再说,你把琴修好后,这东西就更加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毛拉赫走后,格鲁伯也就忘了这件事 。然而平安夜却在可爱的齐勒塔尔山中回响,并且从此开始了它远播世界的历程 。
这歌曲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 。它越过国界,随着德国移民远涉重洋,传播各地 。但直到不久前,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这首歌曲的创作者 。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他们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 。但是,格鲁伯的那具古老的吉他琴至今仍在为他歌唱,它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 。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到奥本村去 。而世界各地的教徒们,则再次齐唱这首为人喜爱的圣诞赞美诗……
在另一个版本里,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 。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 。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 。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 。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 。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 。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
【平安夜背后的故事平安夜的起源】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着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 。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 。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 。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 。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 。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 。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 。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 。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 。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 。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 。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