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玄奘是中国最成功的一位留学生( 二 )


澎湃新闻:抵达印度后,玄奘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孙英刚:这些我们就只能根据他在《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来说了,其中有些我们相信,有些也不信 。比如玄奘记载了一段与印度戒日王的对话,他说当时《秦王破阵乐》已经传到印度,戒日王还问起过他相关内容,但我觉得这不太可信,因为《秦王破阵乐》是歌颂唐太宗的,怎么那么快就传到印度?而且玄奘还说因为这首乐曲,印度的君主对秦王(“秦”是李世民登基前的封号)也很仰慕,所以这些话就很让人怀疑是不是他编出来为了讨好李世民的 。
不过应该说,玄奘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位留学生 。他在印度那烂陀寺跟随戒贤法师学习5年,成为“十大德”之一 。玄奘的声望达到顶峰是戒日王在首都曲女城为他举行无遮大会,据说没有人能够“诘难”他,但这些都是玄奘自己讲的 。无遮大会后,玄奘就决定回国,当然有很多人要挽留他,就像现在留学生回国时一样 。不过当时劝他的理由是,印度是“佛土”(佛陀出生的地方),回去则是边缘地区,但玄奘最后还是坚持回去了 。
网络配图
澎湃新闻:归国之后,迎接玄奘的是怎样一种政局?孙英刚:玄奘在唐代历史风云中的角色其实和政治有很大的牵连 。他回国的时候,唐朝刚刚经历了一次政治动荡,就是太子李承乾被废,这件事本来与玄奘没有直接关系,但这是他回来之后面临的政治局面,我推测是对其有利的 。因为李承乾身边原来有一帮关系密切的僧人,包括玄奘曾经的老师法常等人,所以李承乾倒台之后,在长安比较活跃的普光寺僧团就瓦解掉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 。
我觉得除了唐太宗晚期之外,他对佛教并没有那么强烈的信仰,我们知道他也支持道教,对宗教更多是利用的态度 。比如,太宗知道玄奘从国外回来知道很多信息、有知识,就希望他还俗当官 。另外玄奘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强吗?就如荣新江等老师们敏锐地强调过的一点,太宗就想让他把《道德经》翻译成梵语,然后倒流回印度,这就像我们今天输出孔子学院一样要输出本土文化 。由此可见,太宗作为君主,操纵宗教的能力是很强的,包括他让玄奘写《大唐西域记》,现在很多老师都讲,《大唐西域记》实际上就是一个重大国家项目,因为太宗当时已经有进军中亚的野心,那么情报收集就很重要,所以我们看《大唐西域记》里的内容,那些中亚国家的兵、民、牲畜数量都记载得很详细,很像一份调查报告 。唐朝对外战争,往往带有主动性,而且都是提前若干年收集情报 。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也是如此 。因此,玄奘回来之后,就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政治中去 。
网络配图
同时,玄奘又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很变通,比如他在翻译经书的时候就发议论说我们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转轮王”(佛教认可的世俗君主),但他在给太宗写信、给高宗上表时,就一直称他们为“转轮王”,所以他对君主的态度比较圆融 。太宗晚年跟玄奘的关系很密切,有很多接触的机会 。同时,玄奘跟长孙无忌、于志宁这些大臣的关系也很密切 。
澎湃新闻:在“佛土”印度成名回来后,玄奘自身的身份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孙英刚: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土僧人身上都有,不过在玄奘身上体现得比较鲜明 。佛教毕竟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到了唐代,尽管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但玄奘仍然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他作为佛教徒,到印度后就感叹他怎么没有生在“佛土”,应该是感到自卑的 。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土”之人,有点“民族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