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400潜水航母:日本二战中最神奇的武器( 二 )


伊-25号的成功给予日本海军极大的信心 。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海域的海空军力量优势明显,日本海军载机潜艇为了充分执行海上侦察任务,往往要在最大航程内甚至超出航程飞行,并用无线电报告情况 。1942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用潜艇搭载飞机攻击巴拿马运河以破坏美军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调动,争取日军一定的兵力优势 。为了解决远程侦察和攻击的问题,日本海军开始改进“潜水航母”的战术和装备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400级大型载机潜艇以及爱知(Aichi)公司为其设计的M6A1“晴岚”(Seiran)水上侦察机,但伊-400级潜艇最终仅有3艘投入了实战——伊-400号、伊-401号和伊-402号 。1945年4月,伊-401号艇奉命前往中国大连运载长途奔袭巴拿马运河所需的燃料,但因在濑户内海触雷受损而被迫返回 。同年4月12日,接替伊-401号艇的伊-400号继续执行水下运油任务,最终得以顺利返回吴港 。不过,由于此时日军的战况日益恶化,盟军的舰队已在日本本土附近大量集结,巴拿马运河的攻击计划根本无力执行,于是被迫放弃 。1945年7月,新的作战计划诞生,为攻击位于乌利西环礁的美国海军航母基地,日本海军第一潜艇支队的伊-400、伊-401、伊-13和伊-14号潜艇共搭载10架M6A1“晴岚”从大凑出发经由4条不同的航线前往作战海域 。7月16日,伊-13号遭遇美国海军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Lawrence C. Taylor)和护航航空母舰“安齐奥”号(U.S.S. Anzio),潜艇很快被美军飞机击沉 。伊-401号也不顺利,潜艇由于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而受损,伊-400号则发生了一次由电子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 。在还没达到预定集结地点的途中,各艇接到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 。作战于是被迫终止 。伊-400号潜艇也于1945年8月28日在本州以东海面向美军投降 。关于伊-400级潜艇及其载机
日本海军在二战期间设计建造的潜艇吨位多数较大,伊-400级更是无与伦比,是那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1943年1月18日,伊-400号在吴县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 。伊-400采用双壳艇体,艇长122米,满载排水量6560吨,最大乘员220人 。艇上安装4台7700马力柴油机和2台1764千瓦电动机 。伊-400的水面最大航速18.7节(水下最大航速6.5节),其航程是令人惊异的:由于具有超大容量的燃油箱,该级艇在14节航速下最大航程可达3750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也达到了100米 。这对于曾经制订的攻击美国本土的作战计划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从伊-400级潜艇的外观和结构上看,该艇的设计十分特别,其舰桥和指挥塔的位置不在甲板正中,而是左偏2.2米 。为了平衡,巨大的机库则右偏0.6米 。这么做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在以2节低速水下潜航时,潜艇必须7度右舵才能保持直线前进,鱼雷攻击时更是必须考虑艇体左转和右转半径不一致的情况 。特别是在潜艇进水的时候,如何保持艇体平衡更是关键的问题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该级艇耐波性较好,完成紧急下潜动作仅须56秒 。
在伊-400的甲板上设计有一个35米长,直径3.7米的密封机库,在机库下方右舷内外两层壳体间有一个特殊的工作舱室用于检修测试飞机发动机,旁边是机载弹药库,可储存4条航空鱼雷、15枚炸弹以及航炮用的炮弹 。耐压壳体里面还有一个弹药库,装有更多的炮弹和潜艇自身使用的高射炮弹 。机库是这种庞大的“潜水航母”的核心部分,里面可以容纳3架折叠起来的爱知M6A1“晴岚”式水上飞机 。战时这些水上飞机会从液压舱门里拖曳出来,在前甲板上组装好,加油挂弹,最后用前甲板的一部26米长的蒸汽弹射器发射升空 。任务完成后,飞机会降落在潜艇附近的海面上,用艇上的大马力吊车回收入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