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蜀汉权臣诸葛亮为什么会让贬官寄于希望?( 二 )


秦宓在刘备时官至益州从事祭酒 。刘备称帝以后,准备为关羽报仇讨伐吴国 。秦宓上陈说,天时一定不利于战,因此而获罪 。秦宓先是被下狱,后来花钱得以出来 。刘禅当皇帝的第二年,诸葛亮兼任益州牧,任命秦宓做了益州别驾 。接着又任命他为左中郎将、长水校尉 。
刘备时期有个叫刘琰的大臣,因为和刘备同宗而受到优厚的待遇 。刘禅继位后,这个人被升为车骑将军,地位仅次于李严 。诸葛亮北伐,刘琰随大军北行,所干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参谋而已 。刘琰和魏延不和,说的都是些虚妄荒诞的话,诸葛亮责备他,刘琰写信谢罪,诸葛亮让他回到成都,官位和以前一样 。
向朗官至丞相长史,诸葛亮初次北伐,向朗随军北征 。马谡丢失街亭后,还扔下军队自身逃跑,向朗知情不报,为此诸葛亮非常生气 。向朗被罢官,回到成都 。几年后,向朗被再次启用,任光禄勋 。
以上这些官员,有的是刘备时期遭贬的,有的是诸葛亮执政时被罢官的,但这些人因为有能力或者是能够认错,都先后得到了启用 。
【解密:蜀汉权臣诸葛亮为什么会让贬官寄于希望?】诸葛亮重情义,处罚虽严,却尽量缩小范围 。
最能说明诸葛亮重情义的是马谡事件 。马谡丢失了街亭,导致了诸葛亮北伐失利 。马谡还丢弃军队逃跑,除王平部外,前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回来后被诸葛亮处死 。这种败军之罪在古代是可以杀全家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故事 。赵括代替父亲统军,母亲上书赵王,说儿子不行 。赵王坚持任用,赵母说请大王日后不要追究家人 。赵王答应,后赵括兵败,全家得以免罪 。诸葛亮不但没有株连马谡的家人,还像平常一样对待他的家人后代 。还有,诸葛亮是在含泪杀的马谡,这都说明诸葛亮是个重情之人 。
另外,李严虽然遭到贬斥,但他的儿子还继续担任官职,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原因而一同获罪 。再就是叛将黄权,他虽然叛逃到了魏国,但他留在蜀国的儿子继续担任官职 。
以上这几个人,他们所犯的罪都是很严重的 。除马谡的败军逃军之罪,李严还有驱除诸葛亮而独自揽权的嫌疑,但诸葛亮一概是就事论事,不涉及涉事者家人,尽量把范围缩小,这在封建社会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 。尤其是对于叛将黄权,虽然刘备说是他辜负了黄权,但诸葛亮不追究他一家人的罪行也已经不错了,还能继续让他留在蜀国的儿子做官,实在是一般人难以相比 。
诸葛亮大公无私,执法严格公正 。
后人在说到诸葛亮用人时,认为太过求全 。但诸葛亮用人却能做到知人善任,大公无私 。《三国志·杨洪传》说:“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即便是处罚官员,能做到罚其父而用其子,恐怕只靠一个羁縻政策或者是权宜平衡术是不够的,因为这个处罚要到位,否则,人家怎么会信服 。以上贬官所以寄希望于诸葛亮,首先是对诸葛亮的处罚心服 。《三国志·诸葛亮传》评论说:“玩忽职守,触犯国法的人,即使亲人也必定加以惩罚” 。还说:“恶行即是轻微也无不贬责” 。正因为这种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的执法,才会让“人们都畏惧而又爱戴他” 。诸葛亮执法还能给人以自新的机会,对于那些“坦白自首,诚心认错的人,即便是罪行很重也必定从轻发落” 。这种公正无私,对认错的人给于机会,或许就是贬官寄希望于诸葛亮的原因吧!
后世之人给了诸葛亮很高的评价,说到历代有为宰相,无论是谁都不能撇开他 。究其原因,除了他的智慧、忠诚、勤劳之外,执法公正,这也是诸葛亮能够赢得后世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