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新时代文明实践】菏泽市曹县“暖巢”行动,助力爱心传递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近年来,曹县着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在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上,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丰富帮扶形式与活动,不断加强帮扶力度,打造“暖巢行动”志愿服务品牌,内容包括“关爱留守儿童”“送教上门”“送课下乡”等活动,目前,共有100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活动开展以来,志愿者利用周末、学雷锋纪念日、六一儿童节、暑假等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保健指导等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还为孩子们带去了精神食粮,使学生舒心、家长放心,得到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留守儿童|【新时代文明实践】菏泽市曹县“暖巢”行动,助力爱心传递
文章插图

关爱留守儿童,呵护健康成长
【 留守儿童|【新时代文明实践】菏泽市曹县“暖巢”行动,助力爱心传递】曹县组织各镇街教委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员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建立联系卡制度,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志愿者,志愿者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曹县青菏街道张店小学位属青菏街道最西北,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较多。例如该校五年级2班的明子博同学,不满6岁时父母就到北京做生意,孩子生活全由爷爷奶奶照管。入校不久,教育志愿者冯爱云就发现这个孩子少言寡语,性格内向,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完不成作业。冯老师有意让明子博与自己同年级的儿子一同吃住学习游戏,让孩子体味到母爱般的温暖,很快孩子脸上出现了丝丝笑容,开始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三年级时,冯老师指派他担任语文课代表,并告诉他要当好课代表,首先得有威信,必须搞好自己的学习成绩。从此,他上课逐渐专心了,开始记笔记,作业工整了许多。今年春天,学校组织教育志愿者家访,他和爷爷奶奶一块儿出门迎接,满脸笑容,一边向爷爷奶奶介绍老师,一边把志愿者领进院子,然后让座、沏茶、展示作业,整个人都活泼懂事了许多。像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一个个留守儿童在教育志愿者和社会的关爱下,从性格木讷到活泼开朗,从不爱学习到成绩进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看到孩子们的茁壮成长,老师们颇感欣慰,家长们也都竖起大拇指。

留守儿童|【新时代文明实践】菏泽市曹县“暖巢”行动,助力爱心传递
文章插图

送教上门,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
为拓宽特殊教育服务领域,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受教育权益,促进教育公平,曹县按照属地管理、就近送教的原则,开展针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志愿服务工作。
在曹县青菏街道莘塚集莘南村,有一名智力二级残疾的学生,名叫张生龙, 家中兄弟姐妹5人,母亲患有轻度智障,没有工作,常年卧床,父亲在村附近收废品,收入甚少,家庭非常贫困。2020年初,刘娜和赵超美两位教育志愿者接受送教上门任务后,针对张生龙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即使他不能到校学习,但是依然能享受教育的公平以及来自学校、社会的温暖和关心。通过三个学期的送教学习,张生龙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了口舌锻炼操的技巧,会发几个简单字母和字词的音,认识了多种常见的颜色、蔬菜、水果、交通工具,会读写数字1-4,学会穿衣、洗脸、洗手、如厕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语言交往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学会了与家人以外的人沟通。两位志愿者表示,今后一定会把送教上门这份工作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