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六朝古都何以不如八个女子的名字响亮?( 二 )


马湘兰,秀外慧中、善解人意,能诗会画,尤其擅画兰竹,故有“湘兰”美名 。
陈圆圆,花明雪艳、色艺双全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写道,“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写的就是吴三桂为了陈圆圆的美艳而弃天下不顾,私放清兵入关,从而成就了清朝的二百多年的江山 。
柳如是,才情满腹、风华绝代,是名满江南的才女,她的文章被世人认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
“秦淮八艳”人人风姿秀丽,个个才情横溢,引得天下风流倜傥的文人学士纷至沓来而云集秦淮河畔,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这其中有河南才子侯朝宗,江下才子冒辟疆,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龚鼎孳和钱谦益、吴梅村三人,这三人当时被世人称作为江左三大家 。他们都是出生在江南的明末清初的两代著名文人,而且都和南京的秦淮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当然绝非偶然 。透过充满迷离色彩的秦淮烟水看南京,正是他们这些著名文人和著名歌女共同造就了千古传奇的南京的秦淮文化,使秦淮烟水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和旖旎的风情,浓艳得有如锦缎上落满了化不开的桃花 。而后来问世的一部《红楼梦》,曹雪芹又把秦淮烟水罩上了古典的韵味,使秦淮烟水成为历史文化一个经典的缩影,从而也使南京多了一张比六朝古都更为响亮的名片 。
晚清才子陈寅恪曾写了一部《柳如是别传》,为“秦淮八艳”又增添了一抹神秘艳丽的色彩 。这个陈寅恪本是江西修水人,他的父亲陈三立是清未四公子之一,也是晚清的最后一位大诗人 。清光绪二十五年,就是1900年春天,陈三立携全家移居南京,住在西华门的头条巷内,此时陈寅恪才十一岁 。陈寅恪十三岁时东渡日本求学,而 陈三立一家在南京一住就是三十年 。陈寅恪在南京虽然短暂,然而秦淮河水的那份流韵风姿,却早已在陈寅恪心中留下了深刻地落印 。陈寅恪回国后,虽然时常远离南京,去远方游历,但那份对秦淮烟水的痴迷越发在陈寅恪的心中难以飘荡而去 。陈寅恪对秦淮烟水的执迷,在他的书中有不少记述,他还自称“君为李煜” 。一代文学大师陈寅恪在秦淮烟水里迷失了十年,他用了这十年时间穷极自己的智慧和情感来写的这一部《柳如是别传》,也几乎成了他的一部绝唱 。从南唐的李煜到明末的钱谦益,从前清的曹雪芹到晚清的陈寅恪,人们就不难理解,当时的才子,后世的文人为什么如此执迷于秦淮烟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