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敦煌莫高窟内隐藏了多大的秘密( 二 )


网络配图
公元六世纪末,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分裂的局面,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经营 。尽管隋朝统治只有短短的37年,但是皇帝崇奉佛教,莫高窟的开凿修建就大大加快,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 。唐朝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进入鼎盛时期,武则天统治时期更是大力推崇佛教,到武周圣历元年,莫高窟已有“窟室一千余” 。
五代时期及宋代,政府官方修建行为减少,民间修建佛窟发展起来 。与中原内地相比,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僧民俗众又开凿了大量洞窟,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 。
元朝时,蒙古统治着信奉佛教密宗,这一时期开凿的石窟均带有密宗色彩 。此后,由于丝绸之路渐于沉寂,敦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 。在吐鲁番统治时期的1516至1715年,莫高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西方侵略者深入中国内地之后,莫高窟更是遭受了浩劫 。
雨中耕作图
狩猎图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 。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 。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
网络配图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 。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 。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 。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
敦煌飞天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 。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欺骗、抢夺等诸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
清朝末年,出生于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圆,结束了在军队当兵的生涯,千里迢迢来到敦煌 。当时红教喇嘛盛行,王圆能用中文诵道经,很多人来请他写经 。他雇了个姓杨的男子帮他写经文,杨某爱吸旱烟,用芨芨草点火,有剩下的草便插在洞窟墙壁的裂缝中保存 。一天,他在插草的时候,发现墙缝深不可止,便用烟袋头敲了敲墙 。这时,王圆也走了过来,于是二人敲破了墙壁,发现了一条通道,进入通道发现了一个高1.6米,宽约2.7米的洞窟,窟内堆满了数不清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等等 。王圆对这批5至11世纪文物的价值一无所知,震惊世界的“藏经洞”就这样无意中回到了人间 。于是,一系列的人来到这里,把这个深藏千年的洞穴打开,直至几乎将里面的东西盗窃殆尽 。1914年后,英国政府派遣的匈牙利人斯坦因从王道士手里得到五只装满文书图画的大箱子 。他数次来到莫高窟,据英国目前公布的数字,斯坦因劫去的文物达9000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