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皇帝提拔侍卫出身的和珅的真实原因!( 二 )


更让老皇帝感觉舒服的,是他的情商高于智商,与人相处总能使对方感觉愉快 。史书载这位美男子“行止轻儇,不矜咸仪,言语便给,喜欢诙谐,然性机敏,过目辄能记诵” 。他毫无士大夫的方巾气 。据《啸亭杂录》载:“和相虽位极人臣,然殊乏大臣体度,好言市井谑语,以为嬉笑 。尝于乾清宫演礼,诸王大臣多有俊雅者,和相笑曰:‘今日如孙武子教演女儿兵矣!’”能在乾隆面前这样说话的,满朝只有和珅一人而已 。他善解人意,凡事从不用皇帝废话 。他办事干练,嘉庆也不得不承认他“精明敏捷”,他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凡遇繁难政务,乾隆常常派和珅去处理,和珅以其机敏果断屡获褒奖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充任钦差大臣赴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因办理得体,未及回京,便升任户部尚书兼议政王大臣 。回到北京,他“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 。表现了自己全面的政治才华 。这是和珅从政生涯的第一次重要亮相,表现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 。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镇压林爽文起义过程中,和珅作为机要秘书,为皇帝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起义平定后,皇帝特意赐诗和珅: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承训书谕,兼通清汉 。旁午军书,惟明且断 。平萨拉尔,尔曾督战 。赐爵励忠,竟成国翰!
“兼通清汉”是和珅的一项重要政治资本 。乾隆朝最重要的政治文书,都是用满文写成的,这实际上就把许多汉大臣排斥在了最高决策圈之外 。乾隆朝唯一参与最高机要的汉大臣张廷玉,也精通满文,因为他中进士后曾经专门学习满语 。及至乾隆晚年,大臣中文兼满汉且又有眼光又有见解的,唯有和珅一人了 。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平定廓尔喀后,乾隆又说:“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 。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 。”
【揭秘乾隆皇帝提拔侍卫出身的和珅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