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 二 )


大龙潭遗址 大型石铲祭祀场现身
由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主持的隆安县大龙潭遗址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 发现了一处迄今广西最大最完整的石铲祭祀遗存 , 出土完整的石铲近百件 , 还有相当数量的较大的石铲碎片 。
以大龙潭遗址命名的大龙潭文化是一种以大石铲为主要特征的桂南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 。大龙潭文化以石铲数量为最多 , 制作精致、美观、规整 , 造型较为复杂 , 大多通体磨光 , 尤以小柄双肩者的数量居多 , 其大小 , 厚薄、硬度都有较大差异 , 以硕大者居多 , 有的根本没有生产实用价值 。
此次出土的石铲与此前在大龙潭遗址发掘出土的石铲放置方式大致相同 , 一是石铲大多刃部朝上 , 柄部朝下;二是多数石铲面朝东北 , 且面部向东北略斜;三是虽非排列整齐 , 但局部仍有规律可循;四是石铲大多为单独放置 , 也有部分是两件或三件叠压在一起 。这种现象可能是原始社会晚期某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祭祀遗迹 。它在桂南地区屡次发现 , 表明当时桂南地区存在这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祭祀活动 。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出土青铜车轮
凤雏遗址 西周青铜实体马车首次面世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 , 在周原遗址贺家村附近进行考古勘探时 , 在凤雏遗址附近发现一座大型车马坑 , 出土了一乘青铜实体马车 。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甲组建筑是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基址 , 是以门道、前堂和过廊为中轴 , 东西配置厢房各8间 , 并由回廊相连接的二进院落组成的四合院式大型建筑 , 总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 。这次在其附近发现的青铜马车长2.4米 , 宽1.8米 。不仅体积大、青铜含量高 , 而且整个车轮完全是青铜实体 , 车軎、銮铃都镶嵌有绿松石 , 极其华美 , 极为罕见 。车前还有3匹或4匹马的骨骼 , 说明此车马是用于殉葬的 。专家推测这乘青铜实体马车可能是当时的观礼车 , 主人可能是诸侯以上的人物 。
凤雏遗址青铜实体马车的出土 , 对于研究凤雏遗址和整个周原遗址的性质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
毛家坪遗址 见证“中华第一县”
甘肃甘古毛家坪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岸二级台地上 。2012年7月 ,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毛家坪遗址进行再次发掘 。从目前勘探和发掘情况 , 可知该遗址保存比较完整 , 面积约60万平方米 , 墓葬近千座 。截至2014年 , 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墓葬199座 , 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 , 其中青铜容器51件 , 短剑、戈、矛等青铜兵器11件;发掘车马坑4座 , 其中 , 最高级别的一座出土驾车3辆 , 驾马10匹 , 系贵族出行车辆;发掘大型墓葬两座 , 其中一座为级别较高的贵族墓葬 。
2014年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这次考古发掘和出土的有铭文青铜器和车马坑发现的大量实物资料 , 把秦文化的编年推进到西周时期 , 开启了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 , 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毛家坪遗址的规模在整个渭河上游实属罕见 , 文化遗存以周秦文化为主 , 年代从西周延续到战国 。从年代、地望及遗址的规模分析 , 毛家坪遗址极可能是秦武公设冀县的县治所在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 , 公元前688年 , 秦武公攻伐当地戎人后建立了冀县 , 为秦国最早设立的县 , 是郡县制的起源 , 堪称“中华第一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