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古代时期有钱人们都是如何避暑的?( 二 )


唐代诗人张仲索《宫中乐》中所谓,“红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所描述的就是“含凉殿”消夏的情景 。
“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很先进,是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的 。《唐语林·豪爽》记载,当时拾遗陈知节给唐玄宗李隆基上疏,李隆基请高力士找他来谈话 。当时正是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凉殿,以避暑 。陈知节看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 。进来后,陈知节被“赐坐石榻”,感觉“阴溜沈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
这段历史记载的信息量很大 。一是在建筑设计上,“含凉殿”避免阳光照进来,所以显得很阴沉;二是当时已有“电风扇”当然不是用现代的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水激扇车”,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三是殿内有循环冷水源,故四边有水往下淌,形成水帘 。这是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到屋檐上 。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而且降温效果极佳,达到“座内含冻”的制冷效果 。
这种“空调建筑”,民用称为“自凉亭子”,又称“雨亭” 。当时,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时长安市市长(京兆尹)王鉷家,便建有自凉亭子 。自凉亭子的降温效果可谓“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
现代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制冷空调技术,并非是中国人发明和最早使用的,它源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当时拂菻国的宫殿就带有这种“空调” 。如果这个考证属实的话,这种装置当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 。
【揭秘:中国古代时期有钱人们都是如何避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