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管理工具ps/pgrep/pkill/kill/uptime/to( 三 )


cache 用作缓存的内存大小,如果cache的值大的时候,说明cache处的文件数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处,那么磁盘的读IO bi会非常小 。
(3)交换分区信息
si 每秒从交换区写到内存的大小,由磁盘调入内存 。
so 每秒写入交换区的内存大小,由内存调入磁盘 。
注意:内存够用的时候,这2个值都是0,如果这2个值长期大于0时,系统性能会受到影响,磁盘IO和CPU资源都会被消耗 。有些朋友看到空闲内存(free)很少的或接近于0时,就认为内存不够用了,不能光看这一点,还要结合si和so,如果free很少,但是si和so也很少(大多时候是0),那么不用担心,系统性能这时不会受到影响的 。因为linux总是先把内存用光 。(不能光看free信息)
(4)I/O信息
bi 每秒读取的块数
bo 每秒写入的块数
注意:随机磁盘读写的时候,这2个值越大(如超出1024k),能看到CPU在IO等待的值也会越大 。
(5)系统信息
in 每秒中断数,包括时钟中断 。
cs 每秒上下文切换数 。
注意:上面2个值越大,会看到由内核消耗的CPU时间会越大
(6)CPU信息
us: 用户进程执行时间百分比(user time) us的值比较高时,说明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多,但是如果长期超50%的使用,那么我们就该考虑优化程序算法或者进行加速 。
sy: 内核系统进程执行时间百分比( time) sy的值高时,说明系统内核消耗的CPU资源多,这并不是良性表现,我们应该检查原因 。
wa IO等待时间百分比 wa的值高时,说明IO等待比较严重,这可能由于磁盘大量作随机访问造成,也有可能磁盘出现瓶颈(块操作) 。
id 空闲时间百分比
常用命令:
–a (查看内存使用的详细信息)
–d (查看磁盘的读和写)
7. iftop
iftop可以用来监控网卡的实时流量(可以指定网段)、反向解析IP、显示端口信息等 。界面上面显示的是类似刻度尺的刻度范围,为显示流量图形的长条作标尺用的 。
中间的这两个左右箭头,表示的是流量的方向 。
TX:发送流量
RX:接收流量
TOTAL:总流量
Cumm:运行iftop到目前时间的总流量
peak:流量峰值
rates:分别表示过去 2s 10s 40s 的平均流量
选项:
-i设定监测的网卡,如:# iftop -i eth1
-B 以bytes为单位显示流量(默认是bits),如:# iftop -B
-n使host信息默认直接都显示IP,如:# iftop -n
-N使端口信息默认直接都显示端口号,如: # iftop -N
-F显示特定网段的进出流量,如# iftop -F 10.10.1.0/24或# iftop -F 10.10.1.0/255.255.255.0
-h( this ),帮助,显示参数信息
-p使用这个参数后,中间的列表显示的本地主机信息,出现了本机以外的IP信息;
-b使流量图形条默认就显示;
-f这个暂时还不太会用,过滤计算包用的;
-P使host信息及端口信息默认就都显示;
-m设置界面最上边的刻度的最大值,刻度分五个大段显示,例:# iftop -m 100M
进入iftop画面后,注意一些按键 。
按h切换是否显示帮助;
按n切换显示本机的IP或主机名;
按s切换是否显示本机的host信息;
按d切换是否显示远端目标主机的host信息;
按t切换显示格式为2行/1行/只显示发送流量/只显示接收流量;
按N切换显示端口号或端口服务名称;
按S切换是否显示本机的端口信息;
按D切换是否显示远端目标主机的端口信息;
按p切换是否显示端口信息;
按P切换暂停/继续显示;
按b切换是否显示平均流量图形条;
按B切换计算2秒或10秒或40秒内的平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