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上没有赵高秦朝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二 )


层累地形成的古代史,是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著名学说 。这个学说以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代史,经过了历代不断地改造重写,已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加了历代所喜好的口味 。为了了解真实的古代史,必须清理历代的添加,复原古代的真相 。东汉因为宦阉之祸亡了国,刘氏的曲解投合了当时人痛恨宦阉的心情,大家都愿意传布亡国祸首皆是宦阉的流言 。唐代又是宦官专权乱政,古来宦阉亡国的阴魂未散,在类比声讨的风气下,赵高是宦阉的流言蜚语,自然光大发扬,成了不刊定论 。到了明代,宦阉之祸愈演愈烈,晚近至于清末,大太监李莲英还在慈禧宫中肆意擅权,人们对宦官的痛恨无以复加 。如此代代层累之下,曲解的历史也就一直被作为信史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
复原传世典籍中的赵高
钱穆先生曾说:“从一方面看,古史经后人层累地造成,惟从另一方面看,古史经后人层累地遗失而淘汰 。层累造成之伪古史故应破坏,层累遗忘之伪古史的真古史,尤待探索 。”赵高不是阉人宦官的真相大白以后,恢复赵高的历史真相也就有了可能 。由于司马迁没有为赵高列传,我们只能收集散见于<史记>和其他典籍中有关赵高的记载,考订以后作合理的连接,对于赵高身世中诸多的缺环,则要作合理的推想 。
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 。关于赵高家世,史书上只是说赵高的父系是赵国王室的疏族,为何会到了秦国,则是没有任何交代 。想来,战国时代,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定约,相互交换王室公子作为人质 。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多有国君众多子女中不受宠爱的疏远者,被打发出质后往往长期滞留异国他乡,不少人贫穷潦倒终身,至死不得归还 。赵高祖上,大概是由赵国到秦国作质子的这一类公子,在赵国无宠,在秦国无援,不得意而滞留于秦,后来在秦国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流落于咸阳市井当中,成为秦人,与普通庶民无异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网络配图
赵高出生于隐官 。隐官是政府设置于不引人注目处的手工作坊,用来安置刑满罪人工作 。赵高的母亲,因为有罪受过刑罚,赦免后,由于身体有受刑后的残疾,不便见人,也不愿被人瞧见,就一直在隐官劳动生活 。在秦代的等级身份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其身份也叫隐官,用现在的话来说,相当于刑满释放人员,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 。秦帝国的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分也同于普通庶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