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外选美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落?( 二 )


以儒家标准选官用人 。元帝即位不久 , 即大幅度增加太学博士弟子数量 , 由宣帝时的200人 , 激增至千人 。对这些博士弟子 , 每年按甲、乙、丙三科考试 , 考试合格者 , 即可授以相应的官职 。因此 ,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Y , 不如一经 。”儒学宗师夏侯胜也常常教导他的弟子说:“士病不明经术 , 经术苟明 , 其取青紫(指高官)如俯拾地芥耳 。”可见读儒经做官 , 已成为当时士人人仕的主要途径 。
在元帝用儒方针的指引下 , 朝廷大臣以经学相矜持 , 儒生布满朝廷上下 , 他们或位至公卿 , 或为地方长官 。郭沫若说:“元、成以后……明经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 , 出现了‘州牧郡守 , 家世传业’的经术世家 。”而大批儒生进入政界后 , 又必然会把儒家理念施之于政事 。
元帝即位后 , 摒弃了宣帝霸王之道相杂的政治 , 发布的各项政令以及诏书 , 多引经为据 。质问大臣 , 则穷究“经义何以处之”;大臣执法 , 则要求其“顺经术意”;如果大臣奏议上的语言不符合经义 , 则必然会遭到严厉的批评 。元帝的好儒 , 并不是要官吏做表面文章 , 而是要付诸实施 。
由于利禄的诱惑 , 传授、研习儒家经学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 自武帝“罢黜百家 , 表彰“六经”以来 , 到了元帝时期 , 经学才真正昌盛起来 。正是由于以儒家仁义之道为治国指导思想 , 才使得以动荡的社会又暂时平静下来 , 西汉王朝才没有即刻崩溃 , 而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
不过 , 汉元帝以儒治国也留下了负面影响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元帝广用儒生之事说:“自是以后 , 汉无刚正之士 , 遂举社稷以奉人 。”同时 , 以经取士固然为汉王朝选送了大批人才 , 但由此也决定了许多人读经即为做官 , 因而在入仕以后 , 往往不是尽忠守职而只图保持禄位 , 尸位素餐而已 。能治者不能为官 , 为官者不能为治 , 士与吏截然两途 , 这不能不影响到西汉后期各级政权的效能 , 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尤其是 , 元帝强调以经取士 , 使一些只知书本、而不省吏事的“书呆子”也被选进了各级政府机构 。
二、偶幸“家人子”
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正月 , 太子刘?]18岁 , 宣帝为他举行了冠礼 , 这标志他已成年了 。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 , 他最爱的司马良娣病死了 。司马良娣在临死前 , 哽咽着对太子说:“我死非天命 。是其他姬妾得不到太子宠爱 , 妒忌诅咒我 , 活活要了我的命!”太子刘爽对此十分相信 , 因而悲愤成疾 , 闷闷不乐 , 把所有姬妾都拒之门外 。
王皇后对此焦虑不安 , 赶快报告给汉宣帝 。宣帝听说太子迁怒于众位姬妾 , 也不好强拗其意 , 为了使儿子重新振作起来 , 便让王皇后从自己宫中挑选一些可令太子欢娱的宫女 , 以顺畅太子之心 。王皇后左挑右选 , 找了5位“家人子”(无职号的低等宫女) , 排成一行 , 让太子刘爽自择中意之人 。这时的刘爽还沉湎于对司马良娣的哀思怅想中 , 瞧也不瞧面前这几位姑娘 , 又不耐烦皇后的一再催促 , 只想赶快应付了事 , 把手一挥 , 说:“这里边有一个人还可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