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经典!三国演义中十大最传奇的事件【组图】( 四 )


我们对关羽没有任何反面意见,对于白衣渡江的污点也有站在他的立场的看法 。但关2成为估计全世界香火最盛的神灵,证明华人一直在丧失忠义之心,这是我们的悲哀 。
十大传奇之七:百骑劫曹营 (图7)
“百骑劫曹营”又名“百骑劫魏营”,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见于小说第六十八回 。这个故事是继“威震逍遥津”之后又一个与魏吴交战有关的精彩片段,将东吴大将甘宁的豪勇与胆气展露无遗,也成为众多三国迷心目中甘宁的巅峰时刻 。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四十万人马攻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南),饮马长江 。孙权率兵七万迎击,派甘宁率三千人为前部督 。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 。甘宁选精锐一百多人共食 。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 。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 。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三国志·吴书·甘宁传》)?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 。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 。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级还 。孙权大喜,赏甘宁绢一千匹,战刀一百口,并增兵二千 。曹操见难以取胜,驻了一个多月,便退回北方去了 。从此,孙权对甘宁更加看重 。
传奇这个词大概属于现代语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径庭那种 。古文中也有这么一个词,感觉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谓唐人传奇多为神鬼妖狐,什么奇写什么 。到了明清小说更常将历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为信 。
所以与国外不同,我们的英雄虽也有丰功伟绩,却少有具体的传奇——比如林肯捡硬币那类,那种短而具体,传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断 。
(图7)甘宁百骑劫曹营
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 。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 。家里以前有那么一套三国的小人书,这个章节有那么几幅画,士兵个个头顶插根白色的羽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想把百骑劫曹营排在第一的冲动,甘宁先验的向属下发放了羽毛,使这个传奇具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
十大传奇之八:隆中对(图8)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 。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 。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
三国时期南阳系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 。炒作的结果是曹操颇为所动,孙权不置可否,刘备心向往之 。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 。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他后半生对此的坚持当然更不易) 。
可以想像,忐忑过去之后,君臣之间的寒暄是何等相见恨晚 。在此不倾向于认为三分天下形势图早有准备,,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间提出了隆中对 。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隆中对中虽然有足够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却是理想主义色彩,主席的“指点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