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陵的未解之谜:清朝被盗的陵寝有哪些?( 二 )


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 。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 。乾隆皇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解决问题 。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皂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后追赠为孝仪皇后) 。嘉庆四年(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 。在这前后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情况 。说明乾隆17年那次对地官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 。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 。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季节,更是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 。裕陵地宫为什么会出现积水,渗水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再度出现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 。
棺椁漂起之谜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 。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 。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 。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 。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裕陵地宫石柱之谜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共有石柱12根 。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原来就存在,而是后来增加的 。
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 。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 。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 。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队支顶的 。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 。支顶日期至今不明 。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 。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因为他们在东陵善后期间,每一位都做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记录,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 。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遗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 。因为乾隆入葬前的嘉庆四年(1799年)7月,在修筑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计划筑打夯土,但负责工程的大臣绵课发现“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 。为了避免震动,遂奏请皇帝,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砖铺地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