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长子为何没能继承皇位?顺治六岁继位之谜( 三 )


在上述引文中 , 有两句重要的话 , 不应该被忽视 。这就是“九王应之曰”和“汝等之言是”十个字 。在整段文字中 , “九王应之曰”———此前为议论 , 此后为结论;“汝等之言是”———承上而启下 , 接前而转后 。有三点 , 应分析 。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其一 , “九王应之曰” , 就是说在九王多尔衮发表当立帝之第九子福临以前 , 诸王们有一番议论 , 而被《秘密状启》的作者 , 或出于重点在启报新君为谁而省略繁文 , 或对当时秘议不甚了了而断简阙载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 其前都有一番争论 。因是最高机密会议 , 外人不可得知而详 。这段记载 , 十分可贵 , 有所罅漏 , 不必苛责 。
其二 , “汝等之言是” , 就是说在九王多尔衮发表当立帝之第九子福临以前 , 诸王们有人提出立福临 , 故多尔衮才“应之”、“是之” , 否则何应之有、何言之是!上述《秘密状启》 , 记于当时盛京 。《状启》记载疏略 , “汝等之言”断简 , 于是给人一种信息误导 , 似乎福临继位是由多尔衮提出的 。睿亲王多尔衮权势倾朝 , 功劳归于己 , 罪祸嫁于人 。这样 , 多尔衮就把拥立福临的功劳归于自己 。
其三 , “九王应之曰”与“汝等之言是” , 萧一山《清代通史》在转述上面引文时 , 做了通俗节录:“睿亲王多尔衮曰:‘诸将之言是也 。豪格既退让无续继意 , 则当立帝之三子福临 , 若以为年稚 , 则吾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分掌其半 , 以左右辅政 , 年长之后 , 再当归政 。’因誓天而散 , 福临方六岁云 。”这里虽省略“九王应之曰” , 却将“汝等之言是”诠释为“诸将之言是也” 。
由上可见 , 福临继位之议出自多尔衮的直接史料未见一条 , 而所据之《沈阳状启》言辞含糊 , 且存疑点 。依据史料 , 笔者认为拥立福临继承皇位之议首先出自郑王济尔哈朗 , 理由如下 。
第一 , 四大亲王态度 。当时最有影响的四位和硕亲王———礼亲王代善抱明哲保身态度 , 以年老多病为由 , 不想卷进这场政治漩涡 , 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角立 , 互不相让 , 双方僵持 , 所以只有郑亲王济尔哈朗比较超脱而能起协调作用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之子 , 在这场宫廷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一则 , 济尔哈朗虽是舒尔哈齐之第六子 , 但自幼为伯父努尔哈赤养育宫中;二则 , 济尔哈朗小皇太极七岁 , 两人情谊如同胞;三则 , 阿敏被夺旗后 , 济尔哈朗成为镶蓝旗的旗主贝勒;四则 , 济尔哈朗屡经疆场 , 军功显赫;五则 , 济尔哈朗年四十五 , 序齿仅亚于代善 , 比多尔衮年长十三岁;六则 , 济尔哈朗受清太宗信任依重 , 被封为和硕郑亲王;七则 , 济尔哈朗既是多尔衮的兄长 , 又是豪格的叔辈 , 便于两方协调 。八则 , 济尔哈朗表面憨厚而内心机敏 , 在关键时刻提出重要政议 。所以 , 郑亲王济尔哈朗在大衙门议商皇位继承而陷于僵局之时 , 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而是福临继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