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 二 )


年过90岁后,高铭暄仍在指导学生,忙着写文章、做法律咨询和讲座。他说:“无论社会活动如何繁忙,我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我认为教学是老师的神圣职责。”
李保国
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
文章插图

李保国(前)带领学生实习。新华社发
1958年,李保国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我见不得老百姓穷”,学农林的他,上班仅十几天便和另外两名教授一头扎进太行山。他带领山区百姓,让140万亩荒山披绿,让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
留校任教时,有人劝他为本科生上课“意思”一下就行了,他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让学生热爱农林专业。他把学生“赶”到田间地头,和学生一同做课题,一同上山下园、住通铺。学生说,李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人生的引路人。
乐建昆
为盲人球员带来心中的光

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中,中国盲人足球队获得第四名,队员魏建森和刘猛都是乐建昆的弟子。
乐建昆是昆明市盲哑学校体育教师。2005年,他和同事组建起云南省盲人足球队。多年来,先后输送9名队员到国家盲人足球队。跟随他训练的学生们,慢慢地克服了心里障碍,增强了信心,他们开始敢独自走街串巷、坐公交车、超市购物……他的弟子杨树专说:“乐教练最大的帮助是突破我心中障碍,让我心中有光。”
叶连平
“最后一口气要在讲台上呼出”

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
文章插图

视频截图
1928年出生的叶连平生于山东青岛,后来到安徽和县卜陈村,成为一名小学临时代课老师。每个月36元钱,他一干就是几十年。退休后,看到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无人辅导,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2000年至今,“留守儿童之家”共辅导留守儿童超1000名。
2012年,叶连平发起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9年来,他共计捐出了约30万元。如今,93岁高龄的叶连平老人仍在讲台上,他说:“我希望最后一口气要在讲台上呼出”。
沈雪松
用大爱续写生命

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
文章插图

沈雪松与他的学生。
1970年,沈雪松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大学毕业后,他任教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为师29载,他扎根教育一线,多次获评CUBA篮球比赛优秀教练员。他疼惜学生,经常掏钱资助贫困学生,待学生如同父亲待孩子一般。
今年9月2日,沈雪松因病去世。他捐献的器官让3人获得新生。他的学生说:“他用自己的言行在教导我,要做有奉献精神的人。”
9月10日是教师节,让我们向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您!”

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
文章插图

点击图片,感悟更多“暖意”。
来源:“人民网+”客户端
策划:刘鑫
文案:田令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
【 留守儿童|三尺讲台的意义,他们用一生诠释】来源:手机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