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巴黎圣母院八百年图景:聆听风琴,见证加冕( 二 )


“走近”巴黎圣母院八百年图景:聆听风琴,见证加冕

文章插图


【“走近”巴黎圣母院八百年图景:聆听风琴,见证加冕】
“走近”巴黎圣母院八百年图景:聆听风琴,见证加冕

文章插图


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的3D场景复原
“走近”巴黎圣母院八百年图景:聆听风琴,见证加冕

文章插图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局部)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805-1807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
附:巴黎圣母院不同时期的历史演变
自公元1160年开始建造的巴黎圣母院,处在了具有先锋意义的早期哥特和趋于成熟的盛期哥特交汇的十字路口 。
作为12世纪的建筑,巴黎圣母院的体量依然是很庞大的,窗洞不大,光线也很幽暗,中殿的拱顶每个单元都由传统的六分肋拱和两道梁构成 。有趣的是,半圆室走廊拱顶的奇妙设计给后世雕琢工们的自由发挥埋下了伏笔,而粗细相间的柱子,伴随着六分肋拱被四分肋拱做法所替代,也变成了下个时代所欣赏的均一的柱子 。
13世纪初,随着哥特风格的加速演进,大教堂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改建:窗洞向下拓展以增加更多的光线;半圆室外走廊的两处拱顶新建了飞扶壁;中殿的屋顶构架与唱诗班厅直接相连,从而减轻了部分荷载;西立面在三个门洞和巨大的哥特式玫瑰窗的上方,建造了两座由列柱、深纹饰、卷叶垂花纹装饰的巨塔,这一后人盛赞为“谐调”的立面是整个哥特建筑史上最精美的一页 。
1230年,这一伟大工程基本完成 。虽经调整,建筑依然整体而均衡——这要归功于五位匿名建筑师默默无闻的奉献 。巴黎圣母院给予后人的伟大启示在于:建筑作品的成功远远超越了为之服务的个人,而建筑整体的均衡统一应当胜过各部分的表现力及每个建筑师的个人表达 。
巴黎圣母院长127米,宽45米,拱高33米,是当时西方基督教世界里最大的教堂,然而它尚未完成就已经不敷使用了 。1250年到1270年,建筑师尚·德谢耶和皮耶·德蒙特厄依以精湛的技艺重建它来与十字耳堂的两翼相对齐 。到1318年,小礼拜堂工程彻底结束 。
“走近”巴黎圣母院八百年图景:聆听风琴,见证加冕

文章插图
16—17世纪的巴黎圣母院
1708年,赫伯·德科特和他的儿子朱-罗伯特用一组华丽的镶嵌板和大理石雕塑取代了原先的牧师会唱诗班席位,雕塑的端头是名为“路易十三的愿望” 的圣母怜子像,由柯塞沃和库斯图完成,位于高讲坛的后方 。这个被公认为十分杰出的作品也是巴黎圣母院自14世纪至18世纪近400年历史中仅有的佳作 。
1753年,中世纪繁复而黯淡的彩色玻璃被透明玻璃所取代 。1787年,建筑师帕维移走了雕像、滴水口和顶端的装饰等一切悬挑在半空、岌岌可危的东西;杰曼·苏弗洛拆掉了“最后的审判”大门的柱墩和最下方的门楣 。1787年,十字耳堂的尖顶因为状况不佳被拆除 。1793年大革命的暴行对建筑造成了破坏,但这尚不及1812年神职人员将小礼拜堂的山墙改建为三角形山花式样或是用莫来斯莫水泥“修复”雕塑的破坏力大 。
雨果1831年出版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此时圣母院的破败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同一时期,弗朗索瓦·基佐开始推行对法国国家文物的清点工作,设立文物建筑总监一职,并成立了文物建筑委员会 。
1842年,巴黎圣母院修缮工程的竞标结果公布,修复圣礼拜堂时协助费里克斯·杜班的让·拉苏斯和刚刚30岁但已经负责维孜莱教堂修复的维奥莱-勒-杜克赢得了合同 。修复工作从1844年4月20日开始,直到1864年5月31日结束 。此次工程修复了立面、拱座和飞扶壁,立面石材被大量替换,使用的石头多达20余种;修复了君王走廊的群雕、正门、滴水嘴、顶端花饰、怪物雕塑和小尖塔;修复了屋顶和铅皮覆盖的屋脊装饰、塔尖和南北塔楼的钟楼;恢复了中世纪式样的彩色玻璃窗(热朗特和斯坦海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