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如何理财,中学生如何理财( 三 )


在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食品、服装、学生用品 。
在对校服满意程度一项中,有3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有32%的学生认为一般,有12%的学生填上了“死都不想穿”和“宁死也不穿” 。
在服装类中,中学生拥有名牌运动服的前三位分别是:阿迪达斯、耐克和李宁牌,占53% 。购买时主要考虑样式的占31%,考虑价格的占23%,考虑质量的占22%,在休闲系列中,拥有最多的是真维斯,其次是堡狮龙和班尼路,购买牛仔系列前三名的名牌是:派、LEE、LEELOOPER,占其比例的40% 。
有关部门在对北京、广州两地少儿消费状况的调查中表明,名牌对孩子们的影响极深,有75.8%的孩子表示,他们买东西主要看是不是名牌,此外,还有33%的孩子认为价格高就是好东西,就是名牌 。孩子们的购买欲望有30%来源于广告宣传的诱惑,更多的是来源于商品直观外表(42.5%),还有24.3%的孩子是出于攀比心态 。
那么,处在名牌运动服饰包围中的工薪族们,对名牌又有什么体验呢?在调查中走访了不同职业的不少人,尽管他们的月收入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大多数却毫不犹豫地认为自己属于工薪族,只是因经济实力不同,而购买能力不同而已,自然他们消费名牌的心态与经历也各有不同 。但有一点惊人地一致,在对孩子用名牌的选择是几乎都曾经给予认可并购买过,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
一、 作为学习奖励品 。
二、 条件还可以,不必考虑太多 。
三、 过去自己没条件,如今自己好了,所以…… 。
四、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而且他又喜欢 。
五、 怕孩子在同学中丢面子而产生自卑感 。
六、 穿什么都是穿,只要不惹事就行…… 。
此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追名牌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 。要是穿着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时,便会生邪念,不择手段地得到它,追名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是学生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 。不可否认,名牌的诱惑力是巨大的,不光是孩子、家长、学校都面临着如何正视它的问题,纵容、回避与压制并不是好办法,有效的途径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探讨 。
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应该牢记历史的使命,发扬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超前消费、攀比、追名牌,变味的“人情消费”,无节制、无计划地把钱挥霍掉,这些学生在他们享受金钱的“乐趣”时,是否想到了受穷苦的人们 。要知道贫困地区求学多么艰辛,中国消费水平尚不高,勤俭节约之风绝不能丢 。同时钱要花得有意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 。面对一些不良消费现象,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而应该量入而出 。社会机构也应对一些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行为,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 。
中学生消费心理探究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环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 。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 。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 。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
中学生该如何消费理财?

中学生应如何理财,中学生如何理财

文章插图
中学生的消费怎样才合理?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学生,虽然是一个经济上不独立的群体,可是他们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要富先富孩子”是不少家长的共同心愿 。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和关注往往超过对自身的关爱 。“舐犊之情”使他们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也在所不惜 。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长大的孩子,吃要精美,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要求 。于是,不知不觉,校园刮起了超前消费之风,而同学间的互相攀比更助长了“风”势 。可是,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的同学,各家有各家的不同经济状况 。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面对下岗的父母,面对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穷孩子”怎能伸得出手要钱?于是“寒酸”、“不潇洒”使这类孩子自己觉得“掉份”,脸上无光,心理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