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被皇帝雪藏多年后借腹生子欲步武则天后尘( 二 )


未来的接班人有了,又是刘娥“生”的,赵恒便诏告群臣,想要立刘娥为后 。但又怕那些大臣出什么幺蛾子,一切从简,没有封后仪式,也没有让朝臣敬贺,连诏书也不让朝臣弄清楚,自己在后宫宣布一下就算完事了 。无论如何,刘娥在她44岁的时候,成为大宋皇朝的皇后 。
成为皇后的刘娥,不仅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更成了赵恒的得力帮手 。赵恒每日批阅奏章,刘娥必侍随在旁,为赵恒分忧解劳 。《宋史》中记载,“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 。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足以见得刘娥的聪明才智和展露头脚的政治才能 。赵恒的后宫里佳丽无数,可是能和赵恒有共同语言的怕是只有刘娥一人,所以赵恒才如此信任和宠爱刘娥一人 。
【刘娥被皇帝雪藏多年后借腹生子欲步武则天后尘】好景不长,赵恒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 。后来,赵恒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 。”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
赵恒最后没能熬太久,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刘娥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垂帘听政的政权生活,也是大宋王朝的第一个摄政太后 。
刘娥虽处在权利的巅峰,却并未做出什么出格之事 。作为皇帝的养母,刘娥在要求宋仁宗随自己一起处理政事的同时,她还不断邀请全国最有名望的博学鸿儒,给他讲经习史,朝夕诵读,修学,修身,立人,立德,为宋仁宗这位后来的中兴之主,奠定了扎实的学问根基 。但随着仁宗皇帝赵祯长大,刘娥却迟迟没有还政于皇帝的意思,群臣不得着急起来,担心她变成第二个武则天,扰乱朝纲 。而刘娥确实也萌发过称帝的念头 。一次,她问臣子鲁宗道:“唐武后如何主?”回答是:“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更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官员,比如小臣方仲弓上书,建议刘娥效仿武则天,为刘氏祖宗立庙,遭到她的怒斥;太常博士程琳敬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女子当国有先例,刘娥把图扔到地上,大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对待刘娥也更加尊敬,待遇越发的好 。比如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
但刘娥心中似乎始终有个女皇梦 。在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刘娥可能自己也感觉出来大限已近,便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了祭祀之礼,接受了群臣赠予的“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尊号,随即还政于宋仁宗,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 。不久,她因病去世,享年65岁,也算是了无遗憾了 。
刘娥去世后,赵祯非刘娥亲生的事情很快被揭穿,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氏李宸妃,更有甚者,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非自然死亡 。赵祯震惊,派亲信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 。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赵祯后悔听信他人之言,叹道:“人言岂可尽信 。”于是亲自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 。”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也只得两字谥号: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
随后不久,赵恒下了一道旨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 。也许因为愧疚,也许与刘娥的感情确实深厚,灵柩起驾这天,赵祯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群臣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 。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大概就是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的最好体现吧!刘娥的前半生,有一半时间被雪藏起来,但她却用这段时间韬光养晦,让自己拥有了日后可以光明正大站在赵恒身边的资本 。后半生手握权力,却不滥用私权,又悉心教导小皇帝,在适当的时候还政于新皇赵祯 。因此,后世常将她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后宫时裳史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