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故事:聊斋志异简介及聊斋是怎么来的?( 二 )


《聊斋志异》中还有些故事,富有寓言意味,其哲理蕴涵颇能启人心智 。《劳山道士》揭示了一个很深的哲理,即在学习与工作中心浮气躁,一意取巧,不肯付出艰苦劳动,肯定是要碰壁的 。而《画皮》则说明,恶鬼一样的坏人,往往乔装打扮,隐蔽自己的真象而以各种假象迷人,要不受坏人欺骗,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成就,就在于蒲松龄充分发挥了传统志怪传奇小说的艺术功能 。人们读《聊斋志异》,便被那一则则奇异故事引导着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 。情节生动和丰富是《聊斋志异》的又一重要艺术特色,鲁迅评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说:“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
《聊斋志异》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始有知不足斋刻本(青柯亭本)问世,此后有多种选本、注本、评本出现 。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蒲氏手稿本二百三十七篇,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包括四百九十一篇和附录九篇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铸雪斋抄本 。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铸雪斋排印本 。《聊斋志异》现有英、法、德、日等十八种外文译本 。典雅古奥的《聊斋志异》能够译成几种世界主要语言广泛流传,说明了它的巨大的生命力 。
蒲松龄是位勤恳的著作家,除了《聊斋志异》外,他还为农民编了不少实用书籍,如《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药祟书》、《历字文》等 。康熙五十三年(1714),辑录《会天意》,以收量晴谋雨之意 。后又手录《观象玩古》,“备旱涝之秋,为瞻云望岁之助” 。蒲松龄的杂著,表明了他与黎民百姓的血肉相关的联系 。举凡乡民需要的种桑种地,医病取药,婚嫁礼仪,天气观测,修身养性,他皆有著述 。这自然是他长期乡居接触实际的结果,也说明他的知识渊博 。另外作者还有诗千余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余篇,戏剧三种,俚曲十四种,上述作品除失传者外,绝大多数已收入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中 。


【聊斋志异故事:聊斋志异简介及聊斋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