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氏马屎为何消失了没流传( 二 )


但到了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原本有姓氏的贵族可能已经沦落为了平民,而原本的庶族可能通过经商、做门客等方式提高了社会地位,也在积极为自己加姓 。这样一来,姓的数量一下子增多了,在类似《三字经》的汉代启蒙读物《急就篇》中就已经能看到单姓127个、复姓3个,比先秦时期30个左右的姓已经翻了好几番 。
因战祸、含义不雅等原因,一些姓逐渐消失
表面上看起来,从先秦到今天,姓的数量大大增多了,但这其中有很多姓已经悄悄地不见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先,因为战祸或其他祸端,一些姓要么人口锐减,姓氏消失,要么直接改作他姓,免受牵连 。周王朝大大小小的封国不计其数,仅见于史籍记载的就有170余个,到了战国时期仅剩下了七雄,160余个有名有姓的封国王族就失国、失姓了 。
到了战国晚期,许多先秦古姓如“秃”、“儇”,已经像大漠中的时令河一样,不知道消失在哪里了 。司马迁遭受宫刑后,他的儿子有的在马前加了两点水,有的在司字的左边加了一竖,改成了冯姓或同姓,都与“司马”家族划清了界限 。
民国时期大量的满族人改为汉姓,单单“爱新觉罗”就改成了“金”、“王”、“罗”、“艾”、“皇”等姓 。现在,我们身边的满族人还用满族姓氏的已经凤毛麟角了 。
其次,由于某些姓本身的含义并不好,在使用中也逐渐抛弃了 。当初庶族获取姓氏的方式十分随意,千奇百怪的姓都出现了,像“陶”、“屠”一类以职业作为姓氏的都很正常,但像“马屎(矢)”一类十分不雅的姓氏不禁让人大跌眼镜 。
这样的姓氏自然难以长久流传,西汉末年的大司徒马宫本姓就是“马矢”,基本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大司徒怎么能姓这么不堪的一个姓呢,于是,马宫就省去一字改为姓“马”了 。我们现在的姓氏统计中像“死”、“难”一类的姓的人口都只在千人左右,还呈递减趋势,也许再过上三五十年,这类姓氏也就没有了 。再次,帝王的意志有时也会让某一个姓消失 。比如雍正皇帝认为“丘”姓是对孔圣人的不敬,就勒令天下“丘”姓改为“邱” 。至于某一个小的家族因为帝王赏赐而放弃旧姓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了 。
此外,少数民族也常常为了快速融入汉族文化而抛弃原本的族姓,改用汉姓 。像北魏皇室从“拓跋”改为了“元” 。辽代的后族看起来都姓“萧”,其实是不同的契丹部族改为了同一个汉姓,他们原本的姓氏有“乙室”、“拔里”等等 。明清以来,随着《百家姓》的普及,更是有很多弱势的小姓为求方便或攀亲戚,就合并到大姓当中去了 。我们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姓氏已经或即将沉沦于历史长河中了 。
迄今为止我国史籍中可查的姓要超过两万个,而目前仍在通用的约3000个 。虽然姓氏的增减变化一直都在进行,但姓氏中蕴含的家族认同始终焕发着强大的力量 。
一部《芈月传》让我们了解了一个现今已十分稀少的古姓,而更多尘封在姓氏中的历史掌故正等待着大家去探索,若有可能,不妨回家找找家谱,也追溯一下自己姓氏的来历吧!
【古人姓氏马屎为何消失了没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