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出使外国的太监( 二 )


《宋史》有定论,野史有酷评,民间有诅咒,舆论一边倒,遂成就了童贯的“千古骂名” 。后人一提起童贯,眼前便会晃过一张勾粉白脸,如赵高、曹操之类戏剧脸谱上误国奸臣的典型 。然而,仔细翻检史料,斟酌、比较、对照之余,会发现史实中,童贯既不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之能,也没有逼死皇子扶苏、害死丞相李斯的赵高之恶,他的为人做事与蔡京颇为相似,是一个“颇具干才的弄臣”,有一点才能,有一点奸诈,以投机讨好为能事 。
《宋史·童贯传》中至少能寻找到童贯为赵宋王朝戎马一生的两大功劳:对外,童贯取得过与西夏以及吐蕃诸部作战的胜利,收复大面积失地,包括湟州、鄯州、廓州以及积石军、洮州等地,这是北宋对外战争中仅有的几次胜仗之一,消解了西北的军事压力;对内,他曾以宣抚制置使身份,领军十五万进军浙江,一举镇压了方腊的农民起义,生擒方腊,大胜而归 。
总的来说,童贯在二十余年不计其数的战争中,有胜有败;在与夏、辽、金诸国的外交斡旋中,有得有失;在为宋徽宗辅政过程中,有功有过 。他之所以臭名昭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太监弄权 。在帝制时代,太监弄权,与后宫干政一样,属于牝鸡司晨、不安其分的行为,干了不属于他干的事,为人所不齿;二是临阵脱逃 。
宣和七年(1125年),金大举南侵,童贯作为驻扎太原的大军统帅,却不思抵抗,逃回京城,致使金兵长驱直入;三是为宋徽宗的罪责“埋单” 。宋徽宗在位那些年,对内残酷盘剥,对外大动干戈,自己又奢糜享受,导致民怨沸腾,内外交攻,最终国破家亡 。亡国的罪魁祸首,当然是宋徽宗这位自号为“道君皇帝”的无道昏君 。然而,在以儒家文化为背景、以纲常伦理为核心的帝制时代,却没有追责皇帝的行为习惯和理论基础,但国家糟蹋到这般模样,又总得有人为之“埋单”,于是,千夫所指而又确实曾经助纣为虐的太监童贯,便成了宋徽宗的“替罪羊”,遭受了千年的唾弃 。(原文来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