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都把这个出彩的机会让给了曹冲 。传统故事里 , 曹冲是这样称象的——
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 看船身下沉多少 , 就沿着水面 , 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 , 往船上装石头 ,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 , 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 , 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 ,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
网络配图
然而 , 曹冲“往船上装石头”的做法是对的吗?我们不妨来分析比较一下 。
一头大象的重量大约是3至8吨 , 取个中位数就说五六吨重吧 , 也就是一万多斤 。可是要找到一万多斤石头并搬运到一起 , 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马月啊?就算不用到处去找 , 就在岸边有一堆石头 , 那我们再来算一下经济账吧 。
用船称象至少需要两个人 , 一个人在船上牵着大象 , 另一个人在船舷边上划线刻记号 。牵着大象是为了不让大象走动 , 因为大象一走动 , 船就会晃动不稳 , 划线的人就画不准了 。同时 , 不让大象走动也是为了安全 , 避免因大象走动弄翻船 。如果还是这两个人把一万多斤石头搬到船上 , 再把它们搬回原地 , 并把这石头一块一块称出来 , 再把称出来的数量加起来 , 那得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那么 ,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 , 那就是用水桶往船舱里装水 。因为水就在船边 , 往船舱里装水相对方便得多 。实际上 , 曹冲的做法并不是最省力最有效的 。但他毕竟是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子 , 过多苛责没有必要 。但作为大汉丞相的曹操竟然“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 , 实在是太有“兴致”了 。
但事实真跟故事中说的一样吗?让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 , 而刻其水痕所至 , 称物以载之 , 则校可知矣 。”太祖大悦 , 即施行焉 。
可见 , 《三国志》里的曹冲只是说“把同等重量的其他小东西装到船上” , 至于往船上具体装的是什么 , 并没有说清楚 , 更没有说“往船上装石头” 。故“往船上装石头”的情节 , 恐为后人演绎和杜撰 。
当时的年龄是7岁还是更小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中 , 还有一个地方和史书不同 。传统故事里描述 , 称象的时候 ,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可史书里记载 , 称象时曹冲的年龄是五六岁 。而且 , 故事中讲的7岁是周岁 , 史书里说的五六岁是虚岁 。如果按照周岁来说 , 曹冲当时应该只有四五岁 。
那为何要把曹冲的年龄改大点呢?这很可能是杜撰者觉得四五岁的孩子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 , 即便是7岁也已经足够聪明了 。这种调整年龄的做法 , 当然是有道理的 。
曹冲称象的方法 , 确实表现出了很高的智慧 。他首先要知道 , 船上装载的东西越重 , 船舷没入水的部分就越深;船上装载的东西越轻 , 船舷没入水的部分就越浅 。他还要知道 , 一个重量大的物体和很多重量小的物体 , 如果用同一条船来装载 , 只要重量相等 , 船舷没入水的部分就是一样的 。装在同一条船上的这些小物体 , 加在一起的重量总和 , 就等于装在同一条船上的大物体重量 。所有这些 , 对于今天还在幼儿园里玩耍的幼童来说 , 恐怕还是很难理解的 。
- 明朝权力最大的太监救国救民百姓称之为佛
- 解密:失街亭的马谡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
- 解密:天蓬元帅猪八戒的两项绝世神通都是啥?
- 玄宗为何称父亲四哥顺宗为什么与儿子成了兄弟
- 解密:吴王夫差为何不选择直接灭掉勾践的越国?
- 解密:才智平庸的高俅为何能成为宋朝中枢高官
- 解密:大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如何沦为房奴?
- 揭秘古人为何把夫妻之事称为周公之礼
- 一首歌曲引发上百起自杀案被称作能杀人的音乐 世界十大恐怖音乐
- 印度男子把砖头当主食,连续吃了20年,自称身体感觉无异样 面点奇人吉尼斯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