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是明朝的战略家!为何有人说他毁了大明( 二 )


孙承宗的工作思路是: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积极构建一道从山海关到宁远,再到锦州的防线 。他首先整顿山海关的关门防务,以“并夹城之役,修筑关城,南防海口,北防角山 。水则从望海台出芝麻湾,三面环海,安大炮为横击 。陆则三道关之石城,可顿万人,开突门力夜击 。北水关外,有峻岭筑号台十一,置炮以防外瞰”,说是稳定关门局势,为恢复辽西失地强固根基 。
再次,修筑宁远城 。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命袁崇焕修复宁远城,并令驻军尽速恢复山海关至宁远沿线被焚弃城池、营寨和战垒 。也就三四年时间,孙承宗心中的关宁防线已初具规模 。他不无得意地说:“臣来关外,止有八里铺一堡,中前所一城,以安哨马 。臣与各將吏拮据四年,有四十七城堡”(《崇祯长编》卷十三) 。“四十七城堡”外,还修了数以百计的“台” 。孙承宗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汇报:“自八里铺起历宁远城,堡十有二,台六十有六,抵中左为二百七十里,北偏为边,自铁场堡历永安迤□而东,抵椴木冲锦州界,有边堡二十一座……台一百二十六座,地与西虏为邻 。”((语见《明熹宗实录》)卷三十三、《崇祯长编》卷十三)
凭借着这条防线及防线上的城堡、兵台的保障,他将明军防区一步一步地扩展开来 。天启五年(1625年)夏,他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自称防线由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此外,他又一手提拔起一批将领:满桂、祖大寿、吴襄、赵率教等 。天启三年至天启六年,大明东北四年无战事,“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 。”在波澜不惊的表象下,明军已不知不觉地“收复”了辽西,明朝兵部尚书王永光由衷大赞道:“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可是,对于孙承宗的做法,使得军队一下子就从原来的五六万膨胀到了十四万!而且自八里铺到锦州修“四十七城堡”、“台”数百座,工程浩繁、宏大,耗费庞大 。天启初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超过330万两,加上赋税连年拖欠,实际的收入只不过二百余万两,而财政支出却达到了五百余万两!为了填补巨大的亏空,寻找更多的军费来支持孙承宗构建这条庞大的关宁防线,天启朝几乎年年追加辽饷,到了天启六年,辽饷已增至7714121两 。饶是如此,天启七年,大明朝的财政还是高达1646575两的亏空 。(《明史记事本末》户部给事中黄承昊上言:“今出数共五百余万,而岁入不过三百二三十万,即登其数,已为不足,而重以逋负,实计岁入仅二百余万耳!”)
这还不算,孙承宗还没有停止的意思,他还打算通过这种方式继续修下去,一直修到将努尔哈赤赶出辽东为止 。孙承宗认为,只要将防线延伸到后金的地盘,但凭自己的十几万兵力,就能解决辽东问题了 。而问题很现实地摆在面前,杨镐兴兵十万,在萨尔浒败了 。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萨尔浒战役,除李如柏军撤走未遭惨重损失,明军共损失兵力约45800余人,战死将领300余人,丧失骡马28000余匹,损失枪炮火铳20000余支,元气大伤,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到天启年间,辽阳、沈阳、广宁等重镇相继失守,明朝退守辽西,完全陷入被动,局势万分危急 。明朝方面自此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方面由防御转为进攻 。)

袁应泰和张铨曾议兵十八万,到头来,沈阳、辽阳丢失了;王化贞拥兵十五万,广宁同样溃败得不成样子 。按照这个情形推算,要彻底消灭后金,没有二三十几万的兵力肯定是搞不定的,而要议兵三十万,国家财政就必须支两千万两白银来凑饷 。可是,孙承宗上任不到一年,庞大的军费开销就已经逼得朝廷财政接近透支 。很多人看不过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