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覆灭的真实原因:人口近2亿粮食耗尽( 二 )


对欧洲人来说,最重要的是1588年到来的马铃薯,马铃薯最先到达爱尔兰,而且来的正是时候 。爱尔兰不适宜谷类生长,粮食问题向来严重 。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英国人又殖民爱尔兰,把好耕地抢走了,爱尔兰人只能在缺水的贫瘠土地上种点东西糊口,经常闹饥荒 。马铃薯改变了这一切 。爱尔兰人发现,贫瘠的土地种出的马铃薯足够养活家人和牲畜,而且不费什么力气 。于是100年间,爱尔兰人口从300万猛增到800万!德国、俄国和法国也大力种植马铃薯,从而结束了欧洲北部的营养不良症和周期性饥荒 。原先,欧洲政治中心一直在南方,因为小麦在这里长得很好,马铃薯的出现导致了欧洲政治力量的北移,这种影响持续到今天 。
网络配图

对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则是花生、番薯与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 。这些作物,今天讲起来平平常常,当年却相当于好几个“超级袁隆平”接连问世 。比如,番薯耐寒,耐涝,耐碱,适应各种土壤和环境,抗虫能力强,产量极高,据记载:“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 。”而且一年可种数季 。明代较好的水田也不过亩产720斤左右,平均亩产不过240斤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土地养活的人口可以增加好几倍!多出来的田改种其他作物,又能养活更多的牛羊猪狗 。土地出产的粮食和肉类大大增加,人口膨胀的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 。
花生约1530年到达中国,玉米是1531年,番薯则是1593年 。它们到达中国东南时,明末大战乱还未开始 。如果崇祯皇帝真有眼力,发现这些高产作物的价值,及时引种到西北,缓解极度紧张的粮食问题,或许可以避免1644年的灭亡悲剧 。
真正吃到大馅饼的是清朝 。正因为清朝的大力推广,这些高产作物才遍植中国,导致从西汉末到明末从未超过2亿的中国人口,在乾隆六十年达到前所未有的2.9亿!
综上所述,明朝覆亡、康乾盛世,它们的基础,不是帝王将相,而是高产作物玉米、番薯与花生,这就是“粮食政治学”了 。读史者不注意这些细节,如果只揣摩帝王将相,终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