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何选择李显继位?武则天是被逼退位的吗( 三 )


武则天怎么退位的?李显为何能继位
公元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多次指使大臣上奏,请求立武家子弟为太子 。而狄仁杰、李昭德等人则上奏恳请武则天还政于庐陵王李显,他们说此举是顺应民心,但这两个提议都没有为武则天接受 。
对武则天来说,她好不容易才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又要拱手让给李家,这在心理上让她很难接受 。建立周王朝之后,武则天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大力分封武姓,而非李姓 。此外,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种种迹象都表明,武则天很想让武氏家族的人来继承皇位 。
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 。这一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将皇储李旦冷落在一边,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 。这个举动让大臣们马上明白,女皇帝是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这无疑是对武氏集团公开鼓励,从此,武承嗣等人便开始公然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太子之争也愈演愈烈 。
不过,武则天的意愿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反对 。狄仁杰是武则天非常器重的大臣,如果他不赞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一旦自己去世,朝廷势必会掀起大波,造成时局动乱 。思来想去,武则天很是矛盾 。
经过多年观察,宰相狄仁杰非常清楚武则天的想法,当然,他也更了解武则天的脾气 。如果跟她对着干,采取强硬的态度,最后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他仔细琢磨了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辞 。
这天,武则天又召见狄仁杰,她心事重重地问道:“卿认为立何人为太子比较妥当?”
狄仁杰当即说道:“自然是陛下的儿子 。”
武则天闻言眯着眼,不置可否 。狄仁杰接着说:“自古以来,从来都只听说父母的牌位可以放进太庙中,享受后代子孙们的供奉,臣从来都没有听说侄子会将姑姑的牌位奉在太庙中的 。”
武则天是被逼退位让李显继位吗
对武则天来说,如果立侄儿为太子,固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权,但他们以后绝不会将自己的牌位供奉在祖庙中,这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出了嫁的女人就算是外人了 。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将来他继承皇位后,自己可以顺理成章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供奉 。封建法制“十恶”罪中有一条“不孝”罪,就是说对父亲和母亲必须孝顺,否则就犯法 。即使儿子对自己再有怨恨,也不敢把她这个母亲怎么样 。更何况作为一国之君,自然要为天下人做好表率 。
这番话入情入理,而且完全是站在武则天的角度考虑的,她开始衡量二者的利弊 。立武承嗣,自己将来没有落脚之处,不甘心;立李旦,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又要归还给李家,回到旧传统中去,也不甘心 。
想来想去,武则天仍然拿不定主意,有些心烦了 。她哼了一声说道:“这乃朕的家事,朕会处理好的,卿就不要再操心了 。”
狄仁杰当即郑重地反驳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必以四海为家 。四海之内,哪个不是陛下的臣民?哪件事不是陛下的家事?陛下是发出指令的大脑,那么微臣就是执行的四肢,二者同为一体,又何来的彼此呢?更何况,微臣身为宰相,自然要了解关乎国家的大事小事,又怎么能占据高位而不操心呢?”
狄仁杰的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丝毫没有疏漏之处,武则天怔怔地愣了一下,最后挥挥手说:“你退下吧!朕会慎重考虑的 。”
武则天经过再三考虑,觉得狄仁杰说得不无道理,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更加靠得住,再加上当时的斗争已经日趋白热化了,因此她于公元698年3月,派人将中宗李显偷偷接回了洛阳 。但她并没有马上立其为太子,她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