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秦国君臣讨论攻楚方案的这次会议,秦国政府的主要大臣和秦军的主要将领都出席了 。当时,昌平君是右丞相,不管是按制度还是依常理,他都是会议的参加者 。奇怪的是,史书上有关他对这件事情持什么态度,有什么意见,完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非常不可思议 。
我们已经反复说到,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绝不等于没有;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定有大可思议的理由 。那么,这个理由在哪里呢?我们已经了解到,昌平君是楚考烈王的庶子,楚国是他的祖国,当时在位的楚王负刍是他的庶兄弟 。以情理而论,在祖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在亲族即将断绝的时候,他不会没有想法和意见,也不会没有苦恼和痛苦 。即使不考虑任何个人的情绪和感情,身为秦国丞相的楚国公子昌平君,在秦军即将攻灭楚国的时候,他的处境一定是非常微妙的 。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考虑到昌平君与王翦同时被贬斥出京,也考虑到他出京有敢死之士跟随,再考虑他后来反秦复楚、被项燕立为楚王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在进攻楚国的问题上,昌平君与秦王嬴政意见不合,他可能是附和王翦,持慎重态度,甚至是另有微词,结果是遭到与王翦同样的命运,被免职出京,打发到郢陈去了 。
如此看来,在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这件事情上,秦王嬴政可谓是一箭双雕:一方面,他借新郑反叛和韩王安之死的事件,利用昌平君的特殊身份,打发他前去处置;另一方面,也趁机将他从政权中枢排除出去--既为任命李信为大将领军灭楚清除了障碍,也排斥了老臣们的掣肘,有利于建立起听命于自己的年轻化的政府班子 。
那么,昌平君来到郢陈以后,他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他未来的命运又将是什么呢?
被隐瞒的历史
昌平君来到郢陈,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史书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二十三年,他再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记载如下:
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
这条材料中的"荆",就是楚,因为嬴政的父亲字为子楚,秦国史官避讳,称楚为荆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楚军的大将 。淮南,淮河以南地区 。这条纪事说,秦王政二十三年,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地区反抗秦国 。
由此看来,昌平君来到郢陈以后,反叛了秦国,在淮南地区被拥立为楚王 。那么,他究竟为什么反秦,他在什么时候与项燕接上头,又是什么时候离开郢陈来到淮南地区的呢?凡此种种,又是疑问重重 。这些重重的疑问,史书竟然都没有记载,不能不说是很有些奇怪 。奇怪的事情反复出现,而且在同一本书里反复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就难免使我们产生一种怀疑,史书对于昌平君的事情是否态度诚实,是不是有难言的隐衷,是不是有意识地作了删节和隐瞒?我们的这个怀疑,有没有根据呢?我们的这个怀疑,是否可以得到其他史实的旁证和支持呢?答案是肯定的 。昌平君来到郢陈,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他被拥立为楚王,是在二十三年,这两件事情之间的二十二年,史书空白 。然而,就在这一年,秦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就是李信统领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大败而归 。这件事情,史书的记载明显有隐瞒真相的嫌疑 。我们来看史书是如何隐瞒这件事情的 。
网络配图
翻开《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二十二年,仅仅只有一条记载:
王贲攻魏,引河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
这条记载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将王贲进攻魏国,引黄河水冲灌魏国的首都大梁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城毁坏,魏王请求投降,于是收取了魏国的所有国土 。
- 秦始皇的地宫是怎样修建的?四步走战略
- 北魏统一北方对历史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 秦始皇差点无法统一:还好猪队友帮了他一把
- 盗墓贼不敢动秦始皇的陵墓是天意?!
- 秦始皇陵为何不能挖掘需要满足这4个条件
- 秦始皇陵中兵马俑诅咒真的存在吗?
- 阿房女真的是秦始皇情人吗:阿房女是怎么死的
- 秦始皇之谜:揭秘十二铜人到哪去了?
- 秦始皇兵马俑无头的秘密竟然与曹操有关
- 西楚霸王项羽或许盗过秦始皇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