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大臣排行,古代宫廷后宫职位的排行榜( 二 )


宦官四司是:惜薪司(掌管宫中所用柴炭和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内臣柴炭等)、钟鼓司(掌管皇帝上朝时鸣钟击鼓以及演出内乐、传奇、过锦、打稻等杂戏)、宝钞司(掌管造办粗细草纸)、混堂司(掌管沐浴之事) 。
宦官八局是:兵仗局(掌造军器,包括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类兵器)、银作局(负责打造金银器饰)、浣衣局(该局是二十四衙门中唯一不在皇宫中的宦官机构,局址在德胜门以西,由年老及有罪退废的宫人充任)、巾帽局(掌管宫中内使帽靴、驸马冠靴及藩王之国诸旗尉帽靴)、针工局(负责制作宫中衣服)、内织染局(职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事)、酒醋面局(掌管宫内食用酒、醋、糖、浆、面、豆等物)、司苑局(掌管宫中各处蔬菜瓜果及种艺之事) 。
内务府
中国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 。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 。至顺治十一年(1654)仿明制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 。自此遂为定制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 。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 。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 。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 、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 、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 。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 。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 。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 。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宫内 ,为皇帝服务的内务府也得以保留,直至1924 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 。
清代内务府是清代管理宫禁事务的机构 。清世祖入关后设置 。顺治十一年(1654)裁革,清圣祖即位后恢复 。初为三品衙门,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正二品 。
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大臣兼任 。下设堂郎中1人,掌本府文职官铨选,并考核各司处承办事务;主事2人,笔帖式64人书吏5人,分掌各种文书之事 。直属机构有7司3院 。
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 。
都虞司,设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武职官铨选及畋鱼之事 。
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 笔帖式、 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
监品极 。
会计司,设郎中、员外郎、六主、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 。先用宫女、太监,
亦由该司管理 。
营造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宫庭修缮工程 。
庆丰司,设员同掌仪司掌牛羊畜牧之事 。
慎行司,设员同掌体育馆事,掌审谳上三旗刑狱案件 。
上驷院,设兼管大臣、卿、堂主事、笔帖式、下分左右二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掌御用马匹 。
武备院,设兼管大臣、卿、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制造器械 。
奉宸院,设总理大臣、卿、郎中、员外郎、主事、良署主事、苑丞、苑副、委署苑副、笔帖式、书吏,掌景山、
三海、南苑等处的管理、修缮 。天坛斋宫,亦由奉宸院管理 。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玉泉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