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宗族世家门阀政治:古代皇权政治的变态( 三 )


司马睿固然需要南渡士族的支持 , 南渡士族也需要司马睿政权的保障 。这同样是政治条件使然 。两晋之际 , 胡羯交侵 , 民族危机骤现 。南渡士族既是晋室臣民 , 以避胡羯侵凌晋室而南渡 , 自然不会也不可能舍弃晋室而另立新朝 。他们只有奉晋室正朔 , 拥晋室名号 , 才是保全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好办法 。既然武、惠、怀、愍的皇统已没有合法的继承人 , 既然愍帝只是苟延残喘 , 发发可危 , 据有江左地利条件的司马睿自然成为他们瞩目的对象 。这是司马睿得以继承晋统的有利条件 。司马睿明白自己的有利条件 , 也明白自己的不利条件 。所以他权衡形势 , 必须等待关中的愍帝被俘 , 北方抗拒胡羯的华夷人士联名劝进再三之后 , 才答应先以晋王名义居位 , 然后再作皇帝 。有了士族支持 , 有了华夷劝进 , 其他武力事功之臣也就跟着靠拢过来 , 不敢心存觊觎而甘冒不韪 。这样就形成了皇权与士族结合的门阀政治的较为广阔的社会基础 。不过皇权与士族毕竟是两回事 , 它们之间从来不是交融无间 。元帝正位时佯作姿态 , 引王导同登御床 , 并不是王与马完全协调一致的表现 , 它只是表明王马之间 , 也就是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关系 , 由于特殊的原因 , 暂时处于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状态 。
南渡士族都是亡官失守之士 , 有其迫切的家族利益急待追求 。首先 , 他们要庇托有所 , 脚跟能够立定 。他们固然要保全司马氏的皇朝 , 使司马皇朝能对南渡士族起庇护作用 , 但绝不乐意晋元帝真正发挥皇权的威力来限制他们 。而从晋元帝方面说来 , 与士族共有神器 , 毕竟不是他所心甘的 。所以 , 要稳定共天下的政治秩序 , 要取得皇权与士族的平衡和士族之间的平衡(这里又包括侨姓士族与吴姓士族的平衡和侨姓士族各门户之间的平衡) , 还需要经过一场政治倾轧和实力较量才行 。于是我们看到 , 有晋元帝重用刘隗、刁协以抑王氏兄弟之举 , 由此又引出王敦与执政王导勾结 , 以南人钱凤、沈充为援共叛晋室之举 。
王敦叛乱两次举兵 , 牵动的矛盾并不全同 。王敦一叛 , 以“清君侧”即反对刘隗、刁协为名 , 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 , 这说明士族在东晋的特殊地位和特殊权益 , 是不容皇权侵犯的 。王敦再叛 , 欲取代司马氏而独吞江左 , 以士族共同反对而告失败 , 这说明司马氏皇权也不容任何一姓士族擅自废弃 。历史的结论是 , 只有皇权与士族共治天下 , 平衡和秩序才得以维持 。所以 , 本来只是两晋之际具体条件下形成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暂时局面 , 就被皇权与士族共同接受 , 成为东晋一朝门阀政治的模式 。此后执政的庾氏、桓氏、谢氏 , 背景虽各有不同 , 但都不能违背这一结论 , 企图违背的人 , 都未能得逞 。因此 , 王与马、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格局延续多年 , 始终没有大的变动 。
淝水战后 , 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 。其时士族势力已经大不如昔 , 东晋政权也成为枯木朽株 。孝武帝所作重振皇权的努力 , 功效甚微而触发的矛盾却很复杂 。门阀政治的格局 , 以太原王氏两支各自凭借后党妃党的地位 , 交斗于主相之间而呈崩坏之势 。孝武帝死后 , 破坏门阀政治的代表人物 , 是执政的皇室人物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而门阀士族的代表人物 , 则是原为孝武帝亲信而居徐州京口之任的太原王氏王恭 , 以及上游的殷仲堪与桓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