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长孙无忌是怎么的人历史如何评价长孙无忌( 二 )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 。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
张唐英:无忌其后卒被流窜死于黔南,天下以为寃,然而亦疑其诬杀吴王恪之报应也 。
范祖禹:①君臣以道相与,以义相正者也 。故先王以群臣为友,有朋友之义,非徒以上下之分相使而已 。太宗欲闻过于无忌,而无忌纳谄以悦之 。君好直而臣不忠,其罪大矣 。[53] ②高宗欲废后而立妾,故官无忌妾子,又重赂以悦之,诱之以利,非德赏也 。而无忌受其官与赐,岂未之思乎?夫大臣欲以义正君,而先没于利,不足以为重矣 。无忌苟辞其官、反其赐而不受,使其君知大臣之不可诱以利,亦足以格其非心而益见惮矣 。无忌不知出此,卒使武后怨其受赐而不助己,奸臣得以入其谋,高宗无足讥焉,惜乎无忌之不学也!
张燧:长孙无忌、褚遂良之死,世咸悲之 。余以为二子均有死道 。夫吴王恪,太宗爱子也,太宗立高宗为太子,又欲立恪 。无忌以举棋不定为讽,似矣 。而其后也,竟以房遗爱狱诬构吴王,陷之重辟 。刘洎,太宗直臣也,洎性疏致祸,理固应耳,而罪不至死 。遂良诬以“伊霍”一语,必欲毙之,虽马周强诤不少解 。夫此二子者,所谓太宗心膂臣也,一杀其爱子,一贻其主以杀直臣之名 。由此观之,武氏之祸,犹为晚也 。
丁耀亢:无忌以内戚佐太宗有天下,称元勋焉 。死于阴人之手,不亦枉乎?至其诬恪一事,足以感动天帝,而后知古来英雄之死,别有阴报,不必为之扼腕也 。故曰:大舆多尘,君子有以慎其终矣 。
王夫之:①长孙无忌曰:“太子仁恕,实守文之德 。”此佞者之辩也 。太宗不能折之,遽立治而不改,唐几以亡 。仁恕者,君德之极致,以取天下而有余,况守文乎?无忌恶知仁恕哉!不明不可以为仁,不忠不可以为恕 。……故仁恕者,君子之大德,非中人以下所能居之不疑者也 。高宗竟以此而不庇其妻子,不保其世臣,殃及子孙,祸延宗社 。长孙无忌恶足以知仁恕哉?挟仁恕之名以欺太宗,而太宗受其罔,故曰佞者之辩也 。②夫长孙无忌之决于诛杀,固非挟私以争权,盖亦卫高宗而使安其位尔 。乃卫高宗而不恤唐之宗社,则私于其出,无忌之恶也 。原其所自失,其太宗之自贻乎!承乾废,魏王绌,太宗既知恪之可以守国也,则如光武之立明帝,自决于衷,而不当与无忌谋 。如以高宗为嫡子而分不可紊,则抑自决于衷,而尤不当与无忌谋 。疑而未决,则在廷自有可参大议之臣,如德宗之于李泌,宋仁宗之于韩琦,资其识以成其断 。唯无忌者,高宗之元舅也,而可与辨高宗与恪之废立乎?房玄龄、褚遂良之赞立高宗,义之正也;太宗之疑于立恪,道之权也;无忌之固请立高宗,情之私也 。挟私而终之以戕杀,无忌之恶稔,而太宗不灼见而早防之,不保其子,不亦宜乎!
龚炜:唐武氏之乱,成于徐世勣“陛下家事”一言,而其原实由于长孙无忌之私其甥 。当承乾之废,无忌等力赞晋王,太宗寻悔之,欲更立吴王恪 。夫再易太子,诚非美事;然为宗社大计,又不得以常理论 。雉奴懦恪类己,知子莫若父矣 。无忌以恪非长孙氏出,力谏而止 。高宗立,遂有聚□之耻 。未几,而遂有□攘之祸 。无忌早已不保其身,世勣亦一传而覆其宗 。人臣一念之私,凶于尔国,害于尔家,可惧哉!
蔡东藩:长孙无忌、褚遂良,不能进谏于入宫之时,徒欲劝阻于废后之际,先几已昧,后悔曷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