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谋士军师祭酒:郭嘉( 三 )


同年,郭嘉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无甚建树 。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绍因军败愤愧呕血而亡,少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 。九月,曹军渡黄河攻黎阳,谭请增兵,尚恐谭兵多后夺其权,遂自率军来援,与曹军相持于黎阳 。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军发起总攻,大战于黎阳城下,袁军战败,袁尚、袁谭弃城逃邺,曹军占领黎阳 。四月,曹操进军邺城,为充实军粮,抢收小麦 。袁军乘机发起反击,曹军小挫 。曹操本拟重新组织攻城 。郭嘉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曹操纳其计 。五月,撤军返许昌(今河南许昌东),留部将贾信屯兵黎阳,监视袁军 。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谭果然发起内讧,袁谭为袁尚所败,派辛毗向曹操乞降 。曹操遂以支援袁谭为名,攻打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七月,袁尚军溃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辎重尽为曹军所获 。邺城守军闻汛瓦解 。十月,袁尚势力基本上为曹操所消灭 。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原已归降曹操的袁谭,又背叛曹操,乘机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等地,并进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县东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 。袁谭收袁尚残部,驻扎龙凑(今山东平原东南) 。曹操在击垮袁尚后,按各个击破的方针,以袁谭背盟为借口,出兵进攻袁谭 。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大破袁军,占领南皮,袁谭出逃,被曹军追上杀死 。袁谭所属各郡、县尽归顺曹操 。郭嘉对曹操说:“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 。曹操为安抚地方,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稳定了统治 。冀州平定,郭嘉因功被封为洧阳亭侯 。
郭嘉之死
时辽西少数民族乌桓部落乘中原战乱,掳迁汉族边民10余万户 。曹操取冀州,杀袁谭后,袁熙、袁尚逃往乌桓,二者联结,不断侵扰边境 。曹操为统一北方,于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 。刘备闻讯,立即赶往荆州,劝刘表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夺取许都(今河南许昌东),迎献帝,兴汉室 。曹操甚为担心,诸将皆说:“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郭嘉却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
曹操听罢,茅塞顿开,遂立即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 。但是当时秋天七月份的时候发大水,海边的道路不通,于是田畴自请为向导,带曹军出卢龙塞,但塞外道路不通,于是挖山填谷,途径白檀、平冈、鲜卑庭等地五百余里,向柳城进军 。后行不到两百余里,敌军发觉了,袁尚便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领数万骑兵迎战 。八月份,在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两军偶然相遇,虏军人多势众,再加上曹军未带辎重,披甲的人少,所以“左右皆惧” 。曹公登高而望,看到虏军“虏陈不整”,于是抓住机会,纵兵攻击,是役歼灭乌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残余势力,斩蹋顿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 。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 。曹操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坐观局势,声言等待公孙康把二袁首级送来 。九月,曹操从柳城撤军,不久,公孙康伏杀袁尚、袁熙及辽东单于速濮丸 。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平定了乌丸,统一了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