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不简单,战场上,冲锋陷阵,于百万军中横行;帷幕中,机巧决断,只言片语胜过十万雄兵;就算是在官场,在政坛,应对辞令也绝不输于那些谋臣策士 。收服昌豨,张辽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居功自傲,而是把所有的功劳都推给主公曹操,因为曹操的威名,自己才获得成功,功归于主上 。曹操听后自然更加高兴,得将如此,如何不视为腹心!
之后在平定陈兰、梅成叛变之时,二人仰仗险要地势,在天柱山上盘踞 。诸位将领都认为兵少道险,一旦孤军深入,遭遇伏击就性命难保了 。可是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 。”当张辽率军出现在陈兰面前时,陈兰、梅成大惊失色,一战被擒 。时候曹操封赏诸将,高度评价张辽:“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 。”正因为张辽临事,奋不顾身,让曹操深深感动 。
渐渐地,张辽在军中的位置,也超越了于禁、乐进,成为异姓诸将之首 。
逍遥津之战时,孙权率军来到,曹军只有七千人,将士震恐 。曹操曾经留给护军薛悌一封锦囊,指示到敌人来临的时候再打开看 。等到孙权军到,诸将集会,大家打开一看,曹操写着:“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一共才七千守军,可是曹操却要求张辽和李典出战,乐进率领本部人马守卫,连护军薛悌也不能够参战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曹操是什么意思 。大敌当前,曹操竟然命令分兵出战,不是自取灭亡吗?
诸位将领议论纷纷,有人提议不如坚守,等待曹操大军救援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赞同,大家都对曹操的命令表示怀疑 。
此时作为前敌总指挥的张辽发话了,张辽的说话非常有艺术,他这么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还在汉中征讨张鲁,等到救兵来到合肥,我们早就被攻破了 。于是曹公的教令指示我们,要在敌人大军没有集结之前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气势,安定众人的心思,这样才可能守住合肥 。
张辽在维护曹操 。曹操的教令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仅仅有七千人,还要分兵,那不是送死吗?可是否定曹操的教令即便最后守住了合肥也必然惹恼曹操,万一失守更是罪无可恕 。于是张辽首先表态拥护曹操的教令,并提出了自己相对合理的理解 。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单纯的守卫也未必能够保住合肥,只有主动出击打击敌人,才有一线生机 。
那曹操究竟有没有张辽说的这层意思,是不是真的就有这样的预见性呢?
我看不是 。首先说,曹操很厉害,不过哪里能够预知未来 。曹操之所以率领大军征讨张鲁,而只留下七千人驻守合肥,有他自己的考量 。
在公元214年,也就是逍遥津之战的前一年,曹操曾经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夺取了东吴的江西大营,取得了不小的胜利,虽然最后因为春水上涨,无法短时间攻克曹操明智的选择了撤退 。但是曹操满以为这一战必然让孙权有所畏惧,采取守势,即便是出兵,也只会做小股的骚扰 。正是出于这样一个预判,曹操才会把主力放到攻打张鲁上 。
可没想到孙权就是看到曹操攻打张鲁,甚至可能进一步攻打益州的刘备,曹军主力势必陷入苦战,无法及时救援江南,于是才倾国大战,进攻合肥 。
张辽的这一番解释,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伟岸,英明领袖的光环更加耀眼了 。难怪曹操在后来视察合肥,走到张辽作战故地,会啧啧称赞,感叹不已了 。只因曹操自己也没想到张辽竟然把自己的教令发挥的如此出色,估计曹操心中感动中也会有一丝惭愧吧 。
-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杀高顺而不杀张辽?
- 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为何没能成为皇后?
- 单雄信和罗成的简介单雄信和罗成为何结怨
- 亚父张昭的故事张昭是个怎样的人
- 伊能静曾曝秦昊建议她代孕,代孕是否已成为了娱乐圈常态?
- 三国第一传奇-张辽八百破十万
-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 道家术语八卦为何成为传播小道消息代名词?
- 揭秘关胜为何能力压林冲成为水浒传第五把交椅?
- 李自成的谋士是谁李自成为什么要杀谋士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