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崇祯上吊后的南明如何抵抗清朝?( 四 )


在清王朝平定南中国的战争里 , 那些投降清朝的前明官员 , 也不止一次向清朝抱怨 , 说由投降明军改编的清军 , 根本没有战斗力 , 要想一统天下 , 清王朝必须派出由“真正满洲”组成的八旗劲旅 。可衡阳之战 , 面对十五万满洲军组成的八旗劲旅 , 以及清王朝当时亲王中的杰出战将尼堪 , 李定国横挑强敌 , 以寡击众 , 不但重创敌人 , 更无情粉碎了清军长期以来的心理优势——他打造了一支战斗力堪与满洲八旗媲美的铁血劲旅 。
军事家政治幼稚
南明永历政权 , 从衡阳大捷后的形势大好 , 到最后彻底衰败 , 表面的原因 , 是由于孙可望弄权 , 逼宫永历帝朱由榔 , 造成忠心勤王的李定国 , 与野心家孙可望之间的火并 , 最终削弱了自身实力 。
但李定国本人 , 却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在粉碎孙可望叛乱后 , 执掌南明大权的李定国也一度志得意满 , 对孙可望的旧部大加排挤 , 甚至另一位战功显赫的大西旧将刘文秀 , 也被他削夺兵权后郁郁而终 , 直接导致刘文秀的许多部将与他反目 。
在永历十三年(1658年) , 清王朝在叛徒孙可望的泄密下 , 再次攻打永历政权 , 然而素来足智多谋的李定国 , 在应对上却昏招迭出 , 最终导致四川 , 贵州各省迅速沦陷 , 一度声势浩大的永历政权 , 局面迅速糜烂 。
李定国 , 是一个优秀的军人 , 然而却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
悲壮的最后一战
即使在永历王朝大势已去 , 大厦将倾的永历十六年二月 , 败退到云南腾冲的李定国 , 依然向清王朝发动了一次悲壮的绝地反击——磨盘山之战 。他决定沿怒江以西二十里的磨盘山小道设伏 , 借险要地形设下三道埋伏 , 并埋设大量地雷火器 。
这次他的胃口更大——全歼追击而来的清朝平西方吴三桂 , 以及他所统帅的优势兵力满汉八旗联军 。战斗打响后 , 明军以6000败兵做诱饵 , 且战且退 , 将清军带入了第一道埋伏圈 , 眼看大功即将告成时 , 南明光禄寺少卿卢贵生火线叛变 , 将李定国的筹谋向吴三桂和盘托出 , 久经沙场的吴三桂 , 火速向设伏的明军发起了攻击 , 李定国也当机立断 , 命令三道埋伏圈提前攻击 , 与清军展开血战 。
一场计划中的歼灭战 , 打成了犬牙交错的搏杀战 , 按照当时文人的记录 , 双方战死的尸首 , 堆满了整个磨盘山 , 经过一天的殊死搏杀 , 清军再次倒在南明军凶悍的冲锋下 , 在付出巨大伤亡后撤退 。
南明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 名将窦祖望战死 , 士兵伤亡数万 , 清军方面的损失更大 , 在平定永历政权的战争完全结束后 , 因为此战的失败 , 清军上下竟没有得到封赏 。这以后 , 流落缅甸的永历帝朱由榔 , 寄居在缅王庇护下 , 一度和李定国失去了联系 , 在边境一心整顿兵马 , 谋求恢复的李定国 , 等来的却是永历帝朱由榔遭吴三桂所擒 , 最终被弓弦勒死的噩耗 。悲痛万分的李定国当场口吐鲜血 , 于永历十六年(1662年)六月十一日去世 , 临终留下遗言:宁可死在荒野 , 也绝不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