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是皇帝的玄孙,出生于汶山石纽地区,禹幼年便跟随父亲鲧动迁至中原,帝尧时期,中原地区深受洪水之灾,百亩良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尧帝遂命鲧负责治理水患 。鲧未曾有先例可循,只得自己摸索,采取障水法,在河岸两边建立堤坝,水涨多高,堤坝就建多高,如此消极工程未能解决水患,反而加重灾情,治水九年期间,鲧治水不利,被当时继位的舜降罪流放 。
禹继任治水之事,为了不重蹈覆辙,禹采用疏导方法来治理黄河泛滥问题,虽然工程极为浩大,但成效显著,耗时十三年,大禹最终功成身退,载誉而归 。
治水的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正逢其妻正在分娩,哭声凄厉,大禹在家门外踌躇不前,众人皆劝其进门看看,直到听见婴儿的啼哭声,大禹才掩面离去,至始至终未曾见其母子二人 。第二次,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向行路中的大禹招手,大禹仅挥手示意,便冲冲赶路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是一个十岁的孩童,正守在门口翘首盼望着父亲,大禹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告诉他,水患为治,百姓尚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个人一家团圆,随即离开 。
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大禹治水讲述的是尧舜时期的故事,大禹凭借其创新的智慧与坚毅的责任心成功平息了黄河灾患,这则典故后被引用为成语,褒奖这类具有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人或事 。
大禹治水
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民族成为一支稳定的部落力量,鲧、禹父子授命,治理黄河水灾 。鲧治理黄河水灾耗费了九年,仍为见其效,当时的首领舜降罪于他,革去官职,流放羽山 。经过众人举荐,这项任务便由鲧的儿子大禹来继承 。大禹深知肩上担子沉重,授命后当即收拾行囊与妻子告别,此时妻子正怀上了大禹的儿子,但为了不阻碍丈夫的志向,隐瞒不予告知 。
大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实地考量了各地的水文地理,山势脉络,而大多地方都在穷乡僻壤之地,条件极为艰苦,大禹一行人手持准绳与规矩,走到哪里便测量到哪里,足迹遍布黄河沿岸 。
在勘测的过程中,大禹亲眼所见当地百姓深受水灾之害,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看到民众眼里的挣扎与期望,大禹心中更加坚定了不治水灾不言归家的决心,十三年期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为曾见过他刚出世的儿子 。
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黄河水灾,驯服了咆哮奔腾的黄河,使其平缓地流入渤海,黄河沿岸的田地皆成为了万亩良田,百姓安居乐业 。
- 古代官员上完早朝后就可以自由玩耍了吗
- 揭秘古代为何流行如意:竟是为了方便随时挠痒?
- 古代没有身份证他们用什么方式证明自己的身份
- 揭秘古代女子失身怀孕后的四个结局
- 盘点:古代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 古代清朝人多久洗一次辫子?真相很令人反胃
- 在古代妾和正房地位有什么区别
- 揭秘古代皇帝在后宫的夜生活是如何进行的呢
- 古代美女标准:涉及肤发唇齿唯独对胸没有要求
- 三宫六院:古代皇帝的妃子如何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