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史记留候世家:张良的故事( 二 )


司马迁在《四皓定太子》一段里,把张良的政治智慧又推向了一个层次 。汉高祖想废掉太子,欲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 。吕后惊恐万状,向张良寻求良策 。张良说: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 。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群臣百余人何益?张良冷静地分析了客观形势的变化,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汉高祖为成就帝业,可以采纳他的意见 。如今天下安定,处理家庭骨肉之间的事情,汉高祖就不会这么容易的采纳自己的意见了 。张良正是基于对客观形势及自己在这一格局中的位置的透彻分析,才决定采用了与上次谏止汉高祖重新分封六国时的不同策略,用间接的手段达到直接的目的,即借助四皓的力量来达到巩固太子地位的目的 。
这个目的达到了吗?司马迁运用绘声绘色的描述回答了这个问题 。“鸿鹊高飞,一举千里 。羽翩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赠缴,尚安所施!”汉高祖面对戚夫人的悲泣,唱起了这支楚歌,这是一首汉高祖无力驾驭局势的无可奈何的挽歌,也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张良出色的政治智慧的赞歌 。司马迁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历史事件,层层推进地凸现了张良出色的政治智慧 。
《留候世家》的最后一节便写到了张良急流勇退 。张良大半生用智谋为汉王争得天下,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历史规律,他是深知的 。急流勇退从理论上讲,虽是消极的,但它的确是一颗在特定历史时代各种复杂而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相互制约下结出的历史之果 。
急流勇退,既要有识时务的睿智,又要毅然决然割舍功名利禄的勇气 。所以看似超然的急流勇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割舍名利的痛苦的灵魂挣扎过程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能够急流勇退的人,既是智者,更是勇者 。张良正是这样的智者和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