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最后一封信札首亮相:为其逝世前五日所写( 二 )


第二封 ·首次更名为“甡” 另有含义
内容:谈及弟子张伯桢刊刻《伪经考》一事 。康有为曾委托张伯桢在北京琉璃厂开设“长兴书局”经销图书 , 刻印发行康有为的著作数百种 , 直到康有为逝世 。康有为毕生著述的广为传播 , 在晚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伯桢 。
解读:第二封具有价值的信札为“致伍宪子信札一通一纸” 。贾英华表示 , 该信札的重点不在于内容 , 而在于落款的“甡”字 。
1917年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失败后 , 将本字“更生”改为字“更甡” 。贾英华表示 , “甡”的意思为重生 , 康有为将其解释为“从前种种只做昨日死 , 今日种种只做今日生” 。
贾英华表示 , 康有为改名为“甡” , 表达出了一种不为人理解的心情、渴望重生的意思 。
康有为推崇君主立宪制困难重重 , 借此字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
很多人都不会注意落款的名字 , 而恰恰是这不被人注意的细节 , 也正是这封信札最有价值的部分 , 该信札也因此具有了升值空间 。
第三封·致吴佩孚信札 还原历史
【康有为最后一封信札首亮相:为其逝世前五日所写】 内容:康有为向吴佩孚推荐伍宪子 , 希望伍宪子能在吴佩孚的政府里担任一点职务 。通过《伍宪子传记》中所记载的“曾到洛阳 , 劝吴子玉(即吴佩孚)不可逼成直奉战争……惜吴不信其言 。”伍宪子与吴佩孚会谈的内容 , 劝说吴佩孚不要参与直奉战争 , 但可惜吴佩孚并没有听劝 。
解读:贾英华表示 , 从该信札中可看出直奉战争的历史细节 , 能看出吴佩孚的历史地位和当时中国军阀的格局 。
1922年 ,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 , 直系获得了胜利 , 吴佩孚遂于洛阳就任“直鲁豫三省巡阅复史” 。
康有为在信中为吴佩孚支招、介绍人才 , 拉拢吴佩孚 , 这足可见吴佩孚当时的社会地位 。
1881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古朗乡 , 早年随康有为受业 , 加入保皇会 , 历任《南洋总汇报》、《国事报》等主笔 , 主张君主立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