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已经把道理给您讲清楚了,您自己应当也已经想明白了,您怎么还不出手呢?
智诚知之,决弗敢行,百事之祸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明明知道这个事是这么个理,得这么办,可就是下不了决心行动,所有的事都是这么出的问题啊 。
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功不容易,时机难再来啊!
这位蒯彻绝对是位“格言帝”啊,每句话都那么经典 。要不要背叛一个人,要不要采取决绝的手段,这可能是每个人都曾经历或面对过的问题,不论事大事小,当事者肯定都是非常纠结的,怎样让自己下决心呢?蒯彻的这番话,真是说绝了 。
可是韩信呢,最终也没有答应,因为他压根就没想过要背叛刘邦,他也不相信刘邦会对自己下手,他坚信他们之间的那种感情是真的,是情同父子的 。
那么,仅仅如此吗?对此,我也曾表示怀疑 。刘邦这么精明,对韩信就没有限制防范的措施吗?就那么放心、放手把大军都交给韩信吗?当然不是,韩信手下两个主要的大将曹参和灌婴都是刘邦的心腹 。这是有名的,史书上写的,没写的,类似的安插在韩信身边的人肯定也不少的 。所以,韩信要想背叛刘邦肯定也不是简单的事 。
但是,综合很多史料来看,那些人绝不能制约得住韩信 。韩信之所以没有背叛刘邦,说到底是他没有当帝王的野心,他重感情,他感激刘邦,信任刘邦 。
反过来讲,这也说明,刘邦是善于打感情牌的 。我在《简易经》里说过一句话叫: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爱 。维系一个组织,当然需要制度,但光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制度只能在常规状态下起作用,非常状态下,还是要靠感情 。前面讲了,项羽打荥阳时,纪信为了让刘邦脱身,宁可自己去死 。留下守城的两员大将,城破之后,也都宁死也不投降项羽 。这都不是制度能规定得了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嘛,以心换心,这正是儒家的管理思维 。前面咱们讲过,儒家最高的品质是“仁”,仁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意思 。
刘邦的感情牌不单纯是打给高级将领的,也打给下层的官兵 。通鉴中写道:
汉王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qīn]棺敛,转送其家 。--《资治通鉴*汉纪二》
意思就是,刘邦率先推行了烈士抚恤制度 。这又是个制度问题,我没有专门的研究,估计在当时是其他诸侯想不到的,没有做的 。刘邦做了,人性化,这事办得厚道,于是
四方归心焉 。--《资治通鉴*汉纪二》
老百姓都乐意归附到刘邦手下了,得民心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项羽的日子可就要到头了 。
公元前203年九月,项羽面对跟刘邦、韩信双线作战的局面,要坚持不住了 。刘邦乘机又打出一张牌:霸王啊,您把我爹、我老婆还给我吧 。
项羽一拨拉脑袋,那不可能啊,没门啊 。
刘邦又说了:您只要把我爹、我老婆还给我,咱们就可以合谈 。我现在有优势,我也不打了 。咱们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东边归你,西边归我 。
最后,项羽就答应了,把刘邦的老爸、老婆,都还给了刘邦 。然后,引兵东归 。
对于项羽和刘邦的这个约定,以鸿沟为界,为楚河、汉界,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好像有问题 。好像,这样弄,项羽太吃亏 。鸿沟在荥阳东边呢,项羽凭什么要退回那么多啊,凭什么要放弃那么多啊 。其实,我是这样理解的,史书不可能把那个谈判的过程写得太详细,也不可能把那个协议写得太详细 。
我想,我也是猜想啊,这个协议最终的达成,应当还是基于项羽在鸿门的那次分封天下 。以鸿沟为界,项羽还是保留此前西楚国的七个郡 。刘邦呢,大致还是关中,再多一点,其他的几个诸侯国的范围还都大致不变,也就是变个王、换个侯 。整体上,还回到秦以前的格局 。这可能是他们谈判的结果 。
- 黄飞虎的妹妹长什么样子她是商纣王的妃子吗
- 刘邦当上皇帝后与父亲保持着怎样的关系?
- 刘邦没有杀掉张良因他和韩信等人这方面不同
- 三皇同盟的三位君主分别是谁
- 国考2023补录报名时间 国考调剂和补录的区别
- 弹三弦的姿势 弹三弦
- 花生斑驳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 汾河谷地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是谁写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
- 春耕春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