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解密:李渊如何从开国皇帝变成啃儿族?( 二 )


关于李渊在历史上的地位,好多史学家都为他叫屈 。认为他基本上还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是他奠定了唐朝的基石,首先他毫无疑义是唐朝的一面旗帜(至少是打着他的旗帜的,因为那时他的官阶最高,权力确是一个好东西),比如说太原起事,成功攻入隋都,利用“曲线救国”的外交绥靖政策成功攻城略地,并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起了国家制度和政治格局,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为大唐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不过,嗯,这不过可以毁了一个人 。关键在于他在关键时刻站错了队,犯了方向性路线错误,这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领袖不应犯的低级错误,于是他不可避免掉队了,最后成了一个顾而不问的巡视员 。
玄武门之变成了他最大的“污点”,他一生中永远的痛 。因为他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是一个过气人物 。
历史上,任何一个政党和统治集团的路线斗争都是非常惨烈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是客气不得的,谁掌握了正确路线,谁就是革命道路的掌舵人,牢牢掌握革命的航线,也就是香港行话叫“话事人” 。
正如李渊在开国之初以清醒的头脑和深刻的政治分析力,通过对瓦岗军李密和东突厥可汗的成功的外交绥靖政策,毅然决然举起了反隋大旗,太原起事后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胜利,顺利地挺进长安,然后拥杨广之孙杨侑为新帝,即恭帝,学学曹大哥“挟天子以令诸侯”,拜为唐王,立恭帝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不久恭帝便“禅让”(真有点怀疑尧舜禹的“禅让”是怎么回事,这是中国比较值得研究的政治现象,正如那些说不清理还乱的政治谶语一样值得研究)了,自封为帝,这时候的李渊无疑是唐朝的一面最靓丽的旗帜,最最伟大的领袖 。
这是没有疑义的,正如谁也不能否认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是李世民他亲爹一样 。
问题是,建国后李渊犯了许多方向性错误,可能是马屁话听多了,有点飘飘然不思进取了,甚至可能搞了不算太重的“个人崇拜”,办事常拍胸脯,有时不免有点老人痴呆的症状,反正他老人家经常看不清革命形势,最突出的错误就是在选择革命接班人时常犯迷糊,首鼠两端,有时感觉建成好又是长子,有时感觉世民好会打仗还特会笼络人,有时候感觉两个都好半斤八两,于是他经常犯困,甚至试图搞点平衡 。
最重要的一点他倒是忘记了,那就是一山不能藏二虎,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不然大家都会被晒死 。
于是,终于爆发了唐朝历史上第一次最严重的政治浩劫——“玄武门之变” 。
最终是以皇帝接班人李建成付出生命为代价(接班人自古就不好当呀),而李渊也以“禅让”方式交出政权作为自己所犯的严重政治错误正儿八经地隆重买了单,成为了只顾不问的大巡视员,在皇帝的位置上下岗九年后郁郁死去 。
这个世界古往今来都是以实力来说话,如果实力不济,就不要强出头,把自己硬架到火上烤,那样必把自己烤成烧猪为止 。
有多大头戴多大帽,政治人一定要切记这句大白话 。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大问题,那就是谁才是真正的大唐开国皇帝 。
没有人会说李渊是一个窃国大盗,欺世盗名做了唐朝开国皇帝,谁叫他是李世民他爹,这就是命,他生了一个独步古今的伟大儿子,于是父凭子贵,成了开国皇帝,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说他是“啃儿族”的原因,事实上他是靠儿子打下了天下,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 。
在许多史料中,都有证据指出李世民才是正儿八经的唐朝开国皇帝(当然这不是什么50年解密的档案,那些档案只能让叶永烈等写史大腕近水楼台先得月,呵呵) 。首先太原起事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好像还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当太子,不过后来不知出于何种政治考量李渊食言而肥,成了另一个李浑,这也是李渊优柔寡断的一种突出表现),当时的李渊还在犹豫中,想得最多的就是起事失败如何收场,他的一生也就是失败在犹豫上(这是合格政治家不允许犯的低级错误),加上嗣后的没有决断和习惯性动摇,使李渊很快成为了太上皇,成为历史的流星 。